探龙泉绿韵文脉,浙财大学子汲创新发展源泉
循着“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7月15日浙江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弄潮青春行”实践团循,深入浙江龙泉市查田镇,以脚步丈量热土,用智慧解读发展,开启了一场融合绿色产业、家风传承与文化印记的调研之旅。
绿能生辉,汇聚创新力量
实践团首站踏访了浙江浙能龙泉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当庄重的实践基地牌匾被郑重授予,这不仅是校地合作的见证,更象征着青年学子与绿色变革前沿的一次深度握手。在负责人潘小明与办公室主任蒋怡君的引导下,师生们步入这片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化为生动实践的核心场域。那些曾被视作废弃物的秸秆、枝桠,在科技之力的作用下,化作汩汩电流,点亮万家灯火。技术人员的讲解,更是让冰冷的工艺流程,变成了一场关于资源循环、敬畏自然的深刻启示。但在这片充满阳刚之气的工业图景中,一抹温暖的亮色格外动人——公司精心打造的“巾帼岗位”机制。从基层保洁到管理核心,对表现卓越的女职工进行特别表彰,营造了尊重女性贡献、激励岗位建功的良好氛围,在清洁能源领域竖起奋进的标杆。最后,蒋怡君主任更以自身经历勉励在场青年女性:“事业大厦的基石,永远是真挚的勤奋与无悔的实干。”
家风如炬,传承中华美德
随后,实践团专程拜访“最美龙泉人”周杏珍老人。在温馨居所内,周老娓娓道来数十载持家心得,尤以孝亲之道浸润人心。她长年如一日侍奉公婆,以无言的行动诠释孝道真谛,凝聚起四代同堂、和乐融融的大家庭。其事迹如明灯,生动展现了优良家风蕴含的深厚凝聚力与跨越时代的传承伟力。“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周杏珍老人身体力行的家风建设,正是对“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号召的基层回响,为青年学子提供了一部鲜活的精神教材。
青瓷永续,感受文明印记
行程终点聚焦于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溪口瓦窑垟遗址。斑驳的窑壁、散落的匣钵,仿佛无声诉说着八百年前的窑火炽热与匠人智慧。一场聚焦哥窑的专题座谈,率先点燃了学子们的求知热情,让青瓷文化不再是遥远课本里的冰冷知识。在遗址管理员周启平引领下,成员们步入青瓷博物馆,凝视千年遗珍;更踏勘龙窑遗址现场,触摸古代文明的温度。行程尾声,实践基地授牌仪式在此举行,标志着青年力量正式汇入文化守护的长河。“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溪口之行,不仅深化了学子对龙泉青瓷文化厚重底蕴的认知,更深刻唤醒了保护文化遗产、推动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历史责任。
“青年要敢于吃苦、勇挑重担,在实践的熔炉中增长见识、砥砺品质、强化本领。”从绿色电能的创新脉搏,到孝善家风的无声滋养,再到青瓷之光的文明延续,浙财青年以“弄潮”之姿,在龙泉大地上书写知行合一的青春答卷。当创新的激情、德性的力量与文明的敬畏在青年心中共鸣,我们正以实际行动回应时代的召唤,在广阔天地间铸就属于新一代的坚实担当。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 风吹稻花香 广工学子田间写青春
- 广州增城区小楼镇长岭村的稻田里,金浪翻涌着青春的锋芒,迎来了一群特殊的“新农人”。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稻亦有道”
- 2025-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