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太湖畔追溯铁军史,青年接力传红色基因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为进一步响应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落实学习革命文化和红色精神,南通大学“红色信使”寻迹实践团于8月10日前往参观江苏省苏州市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纪念馆并采访三位游客相关历史看法。此次实践活动旨在让大学生们深入了解抗战时期新四军的光辉历史,缅怀先烈,呼吁青年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缅怀追忆英雄,领会感悟信念
太湖阁中,实践成员深受馆内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震撼。冲山十姐妹为新四军做的草鞋是一股股粗糙的麻绳编织的,布鞋是一针一线缝出来的;周志敏烈士穿过的衣服上粗看有13个破洞,白色棉絮袒露在外;杨才虎同志生前穿的棉背心补了又补,只是单薄一层……新四军战士们用过的生活用品、作战工具、信件配以图片、文字、展板等,完整展现了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初建、重建、扩建时期的曲折历程。另外,抗战时期的芦苇沟、通信船以及联络站的生动再现,让游客身临其境,仿佛回到了当年新四军英勇抗战的峥嵘岁月。
实践团了解到,面对极为简陋恶劣的环境,战士们时常吃不饱、穿不暖,残酷的战斗更是对他们的生命造成威胁。然而,新四军的英雄们毫不退缩、奋勇向前,用生命与鲜血筑起人民的保护墙,得来今日的和平与繁荣。新四军英雄们坚定信念的精神,善战的勇气与智慧令团队成员动容。

太湖畔话游历史,参观者铭先追烈
前来参观纪念馆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或是学生,或是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或是带着一种特有的深沉与感慨的中年人,抑或最熟悉这座城市的年长者。但在每件静默的展品、每段振聋发聩的文字前,他们如同历史的探寻者,脚步坚定而充满敬意;如同精神的传承者,目光坚毅又不乏热忱。来到“太湖阁”,实践团成员采访到一位暑期参观的女学生。纪念馆自建成开馆以来,常年坚持开展探寻红色足迹、红色之旅等活动,她认为这样的红色活动加深了人们对革命历史的认识与记忆,亲身体验革命先辈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更具有教育意义,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而后,来到“太湖县革命斗争事迹陈列馆”,团队成员采访了两位游客。其中一位本地大叔向实践团成员讲到,参观完纪念馆后,他对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的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重温当年的艰苦岁月令其对英雄们更为敬佩,同时大叔认为这段峥嵘岁月所展现的抗日精神需要青年得以铭记与传承。他们质朴的语言透露着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与崇高敬意,也饱含对这段历史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继往开来谱新章,创新模式现当年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长英。鲜花献英雄,哀思祭忠魂。纪念馆依山而建,八角攒尖顶,参访完毕也当是走过这段新四军从成立到投入抗战,再到胜利的艰苦卓绝的路途。这里是反清乡战争太湖新四军彻底粉碎日寇阴谋之战场,也是惊心动魄的冲山突围战役诞生之地。为了加深青年对新四军的认识与对著名战役的了解,实践团成员通过工作人员介绍了解到,自开馆以来,新四军太湖游击支队纪念馆常年坚持开展探寻红色足迹、红色之旅等活动,积极发挥革命传统教育效应,传播革命文化。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意到,太湖阁一楼设有展板、触摸电子屏、视听交互机等设备,历史与科技的力量相结合的模式更生动地展现当年新四军初建规模,抗日根据地的演变等等。这种创新模式为参访者提供一场沉浸式体验那段峥嵘岁月的机会。

聆听历史回响,赓续红色精神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和交流,实践团回顾了那段不平凡的红色岁月。登高远眺,太湖中几片小舟与芦苇丛中轻轻摇荡,不禁令人遐想当年新四军游击支队的英雄们也是这样神出鬼没,趁敌人不备奇袭,取得胜利。铁骨铮铮的战士们用不怕牺牲、生生不息的抗战精神谱写了革命史诗上的光辉篇章,其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闪耀着崇高伟大的红色精神。在纪念馆的顶楼,一面红墙之上一句话概括了那段岁月,薛永辉同志领导的中共太湖县委、太湖县留守处、武工队坚守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的统治区,展开了四年的隐蔽斗争和武装游击活动,为解放苏锡地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他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令实践团成员深感动容。成员们感慨,新时代青年当誓做红色文化和革命文化的宣传者,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讲好中国故事,为社会发展与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讯员 胥星卉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