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统向未来

    发布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张心怡
传统向未来
烟台大学-张心怡
九点的和万家党群服务中心,签到表上的名字一个个增加,像跳动的音符谱写着志愿服务的序曲。
晨光中的微火
二十多个孩子安静视着投影幕布上正在播放的黑白影像——年轻的战士俯身为老人系紧松开的鞋带,冒雨护送迷路的孩子回家,默默将积蓄捐给需要帮助的人。

赵玉玲讲雷锋精神
“这些事看起来很小,但为什么能温暖这么多人?”编译未来的志愿者老师问道。一个扎着马尾辫的女孩举手:“因为他做这些事时,眼睛里有星星。” 在初步带学生了解完雷锋精神的内涵后,便开始了实际环节,发放的“雷锋任务卡”引发了热烈讨论。有孩子抽到了“整理图书角”,起初不以为意,但当他们把歪斜的书本排列整齐后,一个常来读书的老人特意走过来感谢,学生脸上洋溢起了灿烂的笑容。
空气炮的物理魔法
“老师,这个快递盒真的能发射空气弹吗?”孩子们围着工作台,看着被胶带密封强化的纸盒炮身,眼睛里写满怀疑。当成功改造的“空气炮”发出“砰”的闷响,整个教室沸腾了。他们积极的举着手说“我也要,我也要,试一下。”
小朋友做空气炮实验
  
活动开始前,每个孩子都拿到了“改造秘籍”: 1. 密封艺术:用胶带将纸盒所有缝隙封死,连呼吸孔都不留  2.发射口设计:在纸盒长边剪出圆形或方形开口,边缘贴上红色警示胶带  3.动力测试:拍打纸盒短边,观察气流轨迹。
词语里的文明密码
投影幕布上,蔺相如捧起和氏璧的指尖在微微发抖,廉颇背着的荆条划过青石板路。教室里的孩子们不自觉地屏住呼吸——直到一句提问被提出“老师,他们为什么不发微信道歉?”这个灵魂提问引得哄堂大笑,却意外开启了关于"仪式感"的热烈讨论。  
“负荆请罪”组认为:脱掉铠甲背荆条≈现代人发朋友圈公开检讨  
“完璧归赵”组发现:蔺相如其实是古代“危机公关大师”。
与AI的第一次握手
下午的AI体验课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当语音助手准确回答出“雷锋的生日”时,一个曾抱怨背诵资料的孩子瞪圆了眼睛。更震撼的是AI绘画环节——输入“助人为乐的场景”,三秒钟就生成水彩画,不过孩子们坚持认为,生成的水彩画没有上午演的雷锋剧生动。
看不见的种子在发芽
夕阳西下时,这些看似不相关的课程悄悄结出了果实: 雷锋日记续写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当天发生的真实好事:帮同学系鞋带、主动擦黑板;词语新解手册被孩子们自发传阅,那些古老的美德词后面,跟着稚嫩却真诚的批注:“和就是打篮球时不吵架”
活动中心的玻璃窗上,夕阳把孩子们离开的身影拉得很长。那些身影里,或许就藏着未来的科学家、程序员,或者更重要的--群永远记得“为什么帮助别人会快乐”的大人。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