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思英烈汲力量,青春宣讲砺担当
——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2024级“星火传薪・多维践悟: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团”开展革命精神研学活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砥砺初心使命,汲取历史智慧,2025年7月,中国矿业大学数学学院“星火传薪・多维践悟”红色基因传承实践团师生一行,秉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扣爱国主义教育主线,奔赴江苏徐州、山东济南及湘鄂赣等多地红色圣地开展实践活动。团队采用双线沉浸式调研模式,将红色场馆变为育人课堂,革命文物化作教学教材,通过瞻仰旧址、敬献花篮、深度研学、志愿宣讲、口述采集等多种形式,主动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生动宣讲,面向公众讲好红色故事,把烈士精神内化为青年奋进的永恒动力。
7月8日
泉城叩问——铭刻于石壁上的英魂与初心
实践团首先抵达济南战役纪念馆。馆内黑色石墙上镌刻的720位烈士姓名,成为团队心中的“点名册”。成员们轻声默念,指尖轻抚,将“济南第一团”的番号作为宣讲核心案例加以提炼。馆内200余件战史文物、图文史料以及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济南战役的背景、过程与重大意义,让解放战争的艰难困苦不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化作震撼心灵的青春体验。随后,团队前往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邓恩铭烈士墓前,肃穆伫立,默哀致敬,聆听两位先烈为党的事业和民族解放奉献一生的事迹,并以坚定誓言回应历史:红色江山,必有后人继承。

7月9日
双城淬炼——从淮海烽火到渡江伟略
实践次日,团队转赴江苏省徐州市,角色从参观者转变为主动的“宣讲者”。在巍峨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面对镌刻着543位烈士姓名的碑壁,成员们深感宣讲责任之重大。在淮海战役纪念馆,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军民同心、人民伟力的故事。下午,团队探访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站在那盏旧煤油灯和老式电话机旁,向听众生动描绘革命家们在此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历史瞬间。为了完成从“看”到“讲”的转变,成员们深入查证资料、提炼故事,将静态的历史转化为动态的叙述,向游客宣讲生动的往事与红色精神,同时,团队成员自身也对“信仰”与“忠诚”有了更深层的体悟。


7月11日
山海凝眸——地方斗争史中的不屈脊梁
下一站,实践团部分成员奔赴江苏省连云港市。上午,在安峰山烈士陵园,队员们列队肃立,向革命先烈默哀、敬献鲜花,致以最深切的缅怀。下午,在连云港市革命纪念馆,队员们系统研习了从五四运动到连云港解放的地方革命斗争史,在一件件实物史料中感受先辈们的艰辛与不屈,并于馆内庄严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回荡于心。实践团成员李果表示:场馆里,一件件斑驳的军装、一份份泛黄的战地文件、一幕幕艰苦卓绝的斗争场景,都无声却震撼地还原了峥嵘岁月。这次宣讲实践不仅是向外界宣传红色精神,更是对自身灵魂的叩问与初心的重温。

7月12日
热血湘鄂赣——从巍峨丰碑到钢铁长城
同期,团队部分成员的湘鄂赣之行也在同步开展,此次行程将视野从战役细节拓展至国防时空领域。在湘鄂赣边区烈士陵园,革命纪念碑在烈日下巍峨耸立,成员李汁汁手持导览资料,久久凝视,以纪念碑为基点,向游客动情讲述先辈们浴血奋战的光辉岁月。国防园中,歼五战机、T-34坦克、三七高炮等武器装备依次排列,曾经驰骋沙场的钢铁利器,如今成为国防教育的生动教材。成员们队员们结合绘制的“从实战利器到精神图腾”发展图谱,为前来开展研学活动的小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现场国防教育课”,讲解武器装备背后的历史,阐述“驰骋沙场”到“陈列教育”的功能转变所蕴含的和平与发展理念,在他们心中播下关心国防、热爱祖国的种子。

7月13日
铁轨丰碑与钢铁图腾——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次日,实践团主体成员前往河南郑州二七纪念塔,以“探寻红色印记,传承二七精神”为主题,系统参观了10层展厅。通过观看《二七惨案》纪录片,研读罢工传单、烈士遗物等珍贵展品,团队细致梳理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历史脉络,记录了52位烈士的英勇事迹,整理了20余份核心史料,队员们以先烈事迹为蓝本,在展物前为前来参观的孩子们举行了一场“微团课”,吸引了现场众多观众驻足聆听。同时成员们参与塔顶“城市祝福”留言、调研文创区红色载体,完成10份问卷,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先烈不屈精神,汲取奋进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