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影视制作系暑期“三下乡”锋行志愿服务团前往滨州和潍坊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影视制作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山东省两个地区分别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产业赋能为主,先后来到了滨州阳信和潍城“乐埠山”,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将自身所学运用到实际上。
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振兴实践 山东省滨州市阳信县是鲁北地区重要的红色热土,拥有众多革命英烈和红色革命遗迹。为深入挖掘红色故事的时代价值,七月盛夏,影视制作系暑期“三下乡”团队走进阳信县,开启“寻访红色印记·赓续奋斗精神”实践活动。团队成员先后走进张家集毛岸英旧居、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等地开展实践学习。
实践团成员们在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拍摄红色故事青年说。徐鹏程供图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凌然。走进位于滨州市阳信县张家集村的毛岸英故居,青砖土墙,古朴典雅,崇敬之情不禁涌上心头。这里曾是毛岸英投身土地改革运动的地方,见证了他与人民群众并肩奋斗的峥嵘岁月。屋内,简陋的生活用品陈列其间,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艰苦与不易。看着那一张张珍贵的图片、一段段详实的文字,实践团成员们静默不语,在毛岸英曾经居住的房间前深深鞠躬,静静地感受着这片红色土地上所发生的故事,领略着他无私无畏的崇高风范。
实践队成员们在缅怀先烈。徐鹏程供图
来到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老观王村,在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实践团的成员们感悟了先烈们“从渤海之滨到天山脚下”的传奇征程。作为中国唯一一支从祖国最东端征战至最西端的英雄部队,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曾为解放大西北、屯垦戍边立下不朽功勋。展馆内陈列的实物与史料,更是让成员们深切体悟到“敢扛、硬扛、死扛”的战斗作风和“大义大爱、无私奉献、听党指挥、永葆信念”的教导旅精神。一个个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故事、一件件锈迹斑斑都让成员们惊叹不已,不禁感叹革命先烈的伟大。
实践团成员们在参观山东渤海军区教导旅成立旧址。徐鹏程供图
民俗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双向奔赴 刘古良民俗村以“艺术点亮乡村文明,文化赋能产业振兴”为核心理念,通过“一街一带七景”架构打造新业态,构建农文旅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典范。实践团成员实地考察时,聚焦木作非遗传承人的雕花技艺,探寻古典家具产业链延伸的文化密码,深刻体会传统技艺魅力及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结合的潜力。该村以文化为纽带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形成民俗传承带动产业振兴的新路径,既守护文化根脉,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实践团成员在刘古良民俗村体验磨豆。徐鹏程供图
走进滨州黄河三角洲小麦产业馆,实践团成员们在这里开展了主题实践活动,聚焦“齐鲁粮仓”的科技力量与产业成就,深入了解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下的现代农业发展。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关键区域之一,黄河三角洲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的重任。在馆内,成员们们不仅观察到了优质高产小麦品种的勃勃生机,更感受到各类高科技农业应用场景,深刻领略了“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实践。
在潍坊潍城“乐埠山”的四家企业开展调研活动时,实践团成员们近距离感受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澎湃活力。潍坊山水水泥的绿色转型实践、山东新锐通用航空的产教融合模式、山东金钻金属制品的精密制造技术以及潍坊亚峰化工仪表的“超高压”产品,这些既展示了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也彰显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价值。团队成员们更是深刻认识到中国式现代化的实体根基与创新内涵,纷纷表示将以所学投身实践,为国家战略贡献青春力量。
青春筑梦显担当,乡韵舞台展风采 在“乐埠山”生态经济发展服务中心,锋行志愿服务团成员们共同参与了“乐才艺绽芳华”暑期文艺晚会暨众康才艺大赛。通过青春力量与乡土文化的碰撞,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能。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乡村振兴”的精神内涵,并承诺未来将持续立足专业所长,用实际行动诠释青年担当,让青春之花在基层绽放。
实践队在黄河三角洲小麦产业馆内合照。杨柯璇供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锋行志愿服务团以青春之力扎根基层,用镜头记录下青春的足迹。从阳信红色热土的精神洗礼到乐埠山企业的科技赋能,从民俗村落的文化寻根到田间地头的实践体验,成员们深刻体悟到“知行合一”的真谛。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用专业所长赋能基层发展,让青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绽放光彩,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通讯员:甘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