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近日,广东财经大学“经”彩红脉实践团走进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开展了一场沉浸式研学活动。实践团成员循着历史足迹,在一件件珍贵革命文物中感悟井冈山斗争精神,同时结合专业特色,围绕红色金融历史展开针对性调研,让红色研学成为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
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研学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作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珍藏着数千件与井冈山斗争时期相关的革命文物,系统展现了1927年至1930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实践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序厅”“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恢复和坚持”等展厅,近距离接触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
实践团成员参观博物馆
一张泛黄的“井冈山工字银元”拓片吸引了实践团成员的驻足。讲解员介绍,1928年5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茨坪创办了红军造币厂,铸造发行“井冈山工字银元”,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色政权首次自主发行的货币,不仅解决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更打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经济封锁,为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济支撑。实践团成员认真记录着文物背后的故事,深刻体会到红色金融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一支锈迹斑斑的步枪、一把磨损的梭镖,无声地诉说着井冈山斗争时期的艰苦岁月。讲解员讲述了红军战士在缺衣少食、武器匮乏的条件下,凭借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的斗争意志,多次击退敌人“围剿”的英雄事迹。这些革命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激励后人的精神财富,实践团成员深刻理解了“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的井冈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结合本次研学主题《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金融文献整理与货币政策创新研究综述》,实践团成员还重点对博物馆馆藏的红色金融文献进行了调研。实践团详细了解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红色金融体系的构建过程、货币政策的创新实践以及红色金融对根据地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实践团负责人表示,通过实地研学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团队对井冈山红色金融历史的认识更加深入,为后续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研学结束后,成员们结合所见所闻,分享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革命文物故事,从“朱德的扁担”到“红军的军需处长”,从“井冈山的星火”到“红色金融的初心”,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让大家深受触动。大家纷纷表示,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井冈山精神,是激励当代青年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此次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研学活动,让实践团成员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接受了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洗礼。实践团全体成员一致表示,将以此次研学为契机,深入学习传承井冈山精神,从革命文物中汲取前进力量,从红色金融历史中感悟初心使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学子,将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立志继承英雄事业,赓续红色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贡献青春力量,让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实践团成员参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