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以“情”促融:为台青登“鹭”融情连心—闽江学院闽台融合研习社前往厦门开展实践调研行动

    发布时间:2025-08-20 阅读:
    来源:江宇晨、黄博宇、陈盛涛、陆之瑶
        7月7日至11日,闽江学院闽台融合研习社开展“以福州-厦门为例探索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路径”调研活动,深耕厦门市两岸青年交流的第一线,实地走访集美闽台研学总部、湖里区闽台文化交流馆、沙坡尾活态展示馆、两岸青年心家园等地,探析厦门在促进两岸青年互动、增进情感共鸣的创新模式与实践成效,记录台湾青年在鹭扎根发展、追梦逐梦的故事,近距离触摸“两岸一家亲”的鲜活脉动。
 
图为研习社在集美闽台研学总部合照
  协作赋能:携手打造台胞台青登“鹭”第一家园
  调研期间,研习社首站来到集美闽台研学总部进行参访,观摩基地的研学课程研发中心、实训体验区等功能区域,探究其在整合闽台研学资源、设计特色交流项目上的创新做法。作为大陆首家闽台研学旅行基地,其依托“文化寻根+创意实践”的模式推行出各类研学计划,构筑起两岸青年文化互鉴、情感交融、创意共研、发展共赢的交流平台。而在两岸青年心家园,研习社成员实地察看多功能活动空间的使用情况,并与家园工作人员进行交流互动,详细询问了台湾青年服务工作的具体流程和实际成效,深刻掌握闽台两地在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融合方面的实践经验。

图为研习社成员参观集美闽台研学总部

图为两岸青年心家园工作人员与研习社成员分享台湾青年创业经验
  文化共鸣:两岸同胞共同的心灵归属和历史记忆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7月9日上午,研习社一行走进湖里区闽台文化交流馆与沙坡尾活态展示馆,在文化浸润中探寻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印记。在湖里区闽台文化交流馆中,成员们认真观摩馆内陈列的闽台民俗文物、历史文献等展品,聆听讲解员介绍闽台两地的历史渊源与文化脉络,深刻体会到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割舍不断的精神纽带。随后在参观沙坡尾活态展示馆的过程中,研习社成员则直观感受到传统厦港文化与现代理念创意的碰撞融合。展示馆内,泛黄的渔港老照片与两岸青年用镜头记录的沙坡尾新貌形成鲜明对比,生动诠释着“老地方”焕发的“新活力”。成员们认真听取了展示馆的两岸文化创意项目介绍,了解活动的策划思路、参与规模及社会反响,生动呈现闽台共同的海洋文明基因在当下社会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图为湖里区闽台文化交流馆工作人员为研习社成员介绍展馆内容

图为沙坡尾活态展示馆负责人王伸豪为研习社成员讲解厦港文化
  交流互动:搭建两岸青年心灵相通、情感联结的桥梁
  青春同梦越海峡,携手齐心创未来。研习社广泛交流对话14位在厦台湾青年及对台领域的专家学者,通过座谈交流、问题专访等形式,深入了解台湾青年在厦生活发展的真实状况以及海峡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的难点与对策。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张文生指出,厦门凭借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的天然优势,在促进两岸青年交流融合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条件;深耕厦门乡村文化振兴领域的台湾青年赖淑珍则深情讲述两岸同胞互帮互助的感人瞬间。大家围绕台湾青年在厦就业创业的政策支持、文化融合过程中的创新路径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为持续推动闽台青年同心筑梦、携手前行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张文生副院长为研习社成员答疑解惑

图为台湾青年赖淑珍为研习社成员弹唱其原创歌曲《城内之歌》
  闽台探融情,两岸聚心潮。此次调研过程中,研习社不仅捕捉到厦门在促进两岸青年互动、传承共同文化、优化发展环境等方面的创新经验,更以青春视角凝聚起两岸青年同心筑梦的共识与动能。未来,研习社将持续深耕闽台青年融合领域,把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实践的具体思路,为福建探索两岸融合发展新路提供兼具实践价值与时代意义的参考范本。
社会实践内容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