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溯源甜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广西师范大学“地标蜜愿,绿富同行”实践团深入阳朔探索蜂业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7-1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近期,由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的六名学子组成的“地标蜜愿,绿富同行”实践团来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阳朔县,探索阳朔九龙藤蜂蜜产业的绿色密码。

  广西阳朔九龙藤蜂蜜是当地特色地标产业,其蜂蜜以品质优、纯度高、药用价值突出著称。依托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溢价达20%-30%,不仅带动了羿春族蜂业等龙头企业发展,更串联起个体蜂农、合作社与产业链上下游,成为推动白沙镇及周边乡村振兴与绿色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九龙藤蜂蜜及相关荣誉展示 柳欣彤摄

  实践团队首先走进阳朔县白沙镇羿春族蜜蜂小镇,在蜜蜂小镇受到了小镇负责人的热情接待,随后团队成员会见了阳朔县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朱志强先生及阳朔县朱桥记蜂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朱桥记先生并进行访谈,在访谈中实践团队了解到朱志强先生带领企业构建了从养殖到深加工的完整产业链,每年将20%的总投入用于研发,推动蜂蜜产品创新,其蜂胶、蜂王浆等深加工产品销售额已占总销售额的40%,有效提升了产业附加值。朱桥记先生作为拥有近60年养蜂经验的老蜂人,见证了当地蜂业从传统养殖到规范化发展的变迁。他参与并推动养蜂技术培训的普及,从蜂王培育、蜂种选择到蜂群管理,将积累的经验转化为产业升级的基础动力,让科学养殖理念在当地蜂农中扎根。两代人的坚守与探索,勾勒出阳朔蜂业“传统为基、创新为翼”的发展轨迹:既延续着对纯天然品质的执着,也通过技术研发与产业链延伸,让“甜蜜事业”不断焕发新活力。

与阳朔县羿春族蜂业有限公司的创始人朱志强先生访谈 王秋云摄

与阳朔县朱桥记蜂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朱桥记先生进行访谈 邓春艳摄

在国家蜂产业阳朔示范蜂场 农驿蘅摄

  访谈结束后,在小镇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团队开启了蜜蜂小镇的参观之旅。漫步于蜜源基地,成片的九龙藤长势旺盛,作为当地核心蜜源植物,其生长环境与蜜蜂养殖形成了紧密的生态联动——因生态要求调整蜜源地后,蜂蜜品质与产量均有提升,直观展现了养蜂业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赢。走在蜂蜜加工车间外,标准化的生产流程映入眼帘。从原蜜过滤到灌装封装,全程遵循绿色生产标准,既保留了九龙藤蜂蜜的天然营养,又通过深加工技术,将品相一般的金桔与蜂蜜结合,提升了产品利用率,让“绿色”与“高效”在此融合。车间外,太阳能设备在阳光下运转,这一细节呼应着产业的低碳实践——太阳能供电不仅降低了养蜂成本,更成为蜂业践行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参观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从蜜源保护到生产加工,绿色理念已渗透到产业的每个环节。

成熟蜂蜜生产技术规范宣贯点 农驿蘅摄


蜂蜜加工车间 柳欣彤摄

  随后,实践团队前往葡萄镇开展问卷调研。在居民们的配合下,实践团队得以收集到大量关于养蜂业认知的一手信息。问卷聚焦居民对养蜂业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养蜂业与绿色协同发展关系的看法,从普通民众的视角,补充了产业发展的社会认知图景。次日,实践团队重返白沙镇,继续发放问卷并走访个体养蜂农户。在与农户的交流中,团队成因了解到他们的养殖实践:大多不使用蜂药,废弃蜂箱木板或蜂蜡渣多回收利用或作柴烧,体现了朴素的绿色生产意识;同时,他们对政府政策支持有着较高期待,希望能在技术与资源上获得更多助力。两份问卷的对比与个体农户的实践反馈,让团队对养蜂业的社会基础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绿色发展不仅是企业的选择,也逐渐成为农户的共识,但从认知到全面落地,仍需政策、技术与市场的多方支撑。

在葡萄镇 柳欣彤摄

  两天的实践虽短,却让实践团队对阳朔蜂业有了立体认知。从龙头企业的产业链布局到个体农户的坚守,从蜜源地的生态保护到加工车间的绿色生产,实践团队看到“甜蜜事业”的背后,是生态与经济的双向奔赴。九龙藤蜂蜜的地标价值,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更在于其串联起的绿色发展模式——养蜂业依赖良好生态,而生态保护又反哺产业升级,形成“养蜂护绿、护绿促蜂”的良性循环。个体农户的实践与企业的规模化探索,共同构成了这幅协同发展画卷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次实践让我们明白,乡村特色产业的振兴,从来不是单一维度的突进,而是生态、经济、社会多方面的协同发力。作为青年学子,走出校园接触真实的产业实践,不仅深化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让我们看到基层发展的韧性与潜力。未来,期待阳朔蜂业在绿色协同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也期待更多人能关注到这样“小而美”的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甜蜜”动力。

作者:蓝和强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湖南工商大学慧湘村团队整装再次出发多维度筹备赋能乡村振兴
  • 数字媒体与艺术设计学院开展“宛城古河焕新颜,青春志愿展豪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