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十堰7月8号电(通讯员张洁)为积极响应湖北省大学生“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号召,湖医可可梦志愿服务队一行17人于7月3号抵达十堰市竹溪县长安小学,开启了以“知识传递希望,实践助力成长”为主题的支教实践活动。通过多元化课程设计与丰富互动活动,志愿者们为当地小学生带来了一段充实而欢乐的暑期学习体验。
破冰互动拉近距离,开班仪式暖意融融
支教活动开班仪式在干净整洁的教室中拉开帷幕。参与学生与志愿者们轮流自我介绍,瞬间拉近彼此距离。随后的破冰游戏让现场气氛迅速升温。“你画我猜”“成语接龙”“模拟跑酷”,现场气氛活跃,掌声与欢笑声此起彼伏。
多元课程体系,让暑期生活焕发光彩
急救知识课堂:在互动中筑牢安全防线
开班仪式后,急救知识课程率先展开。志愿者以情景演示引出摔倒流血的场景,孩子们纷纷用手势比划自己的处理办法。志愿者笑着点头肯定,随即开始讲解演示:先用水冲洗伤口,再取纱布轻按止血,同时用手势强调不可用力揉搓,孩子们的目光紧紧追随着动作细节。讲解海姆立克急救法时,志愿者邀请另外两名志愿者上台配合,示范动作要领。孩子们睁大眼睛专注观看,纷纷举手要求尝试。集体练习时,“小老师”们学得有模有样,还会纠正同伴动作。课堂上,孩子们时而蹙眉思考,时而动手模仿,认真的模样让整个教室都洋溢着专注的气息。

图为急救课堂上小朋友们正在专心听讲。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易倩摄
红色教育与科学美育:在探索中启迪心灵
科学课上,志愿者端着清水、食用油和色素走进教室,孩子们瞬间被吸引,伸长脖子张望。当色素在油层与水层间化作一道道下沉的彩虹时,教室里响起整齐的惊叹。志愿者用“小朋友有轻有重”的比喻解释密度原理,再让孩子们分组操作。不少小朋友实验成功,纷纷表现还想再上一节科学课。
红色课程以“小英雄王二小”动画片段引入,孩子们紧盯屏幕,看到王二小引敌入包围圈时屏住呼吸,听到牺牲消息时,不少孩子眼圈泛红。志愿者顺势引导互动,走到黑板前,指着王二小的画像,结合图文资料讲述着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听得格外专注,稚嫩的脸庞上少了平日的嬉闹,多了几分凝重。革命精神的种子,就在这静默的聆听与凝望中,悄然在他们心底扎下了根。
体育美育结合:在运动中强健体魄
体育课上,孩子们跟着志愿者慢跑热身,虽满头大汗仍坚持到底。自由活动时,操场成了欢乐海洋,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银铃般的笑声洒满校园。随后进行的“贴膏药”游戏中,孩子们围成圆圈,两人在圈内追逐,被追上者立刻站到圈上,另一人继续。奔跑与欢笑中,团队协作意识悄然萌芽。

图为体育课上老师带领小朋友进行拉伸。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易倩摄
美术课以“线条小狗”为主题,志愿者先在黑板上用流畅的曲线勾勒出小狗蜷缩的姿态,又用直线画出昂首奔跑的模样,简单几笔便让小狗跃然板上。孩子们盯着黑板,小手里的铅笔已经跃跃欲试。“大家可以给小狗加些特别的装饰哦。”志愿者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响起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尽情创作,志愿者巡回指导,不时俯身帮孩子调整线条角度。不一会儿,课桌上摆满了形态各异的小狗画作,有的歪头撒娇,有的蹦跳奔跑,孩子们举着画纸互相展示,眼里闪着创作的喜悦。

图为老师正在给小朋友讲解线条小狗画法。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易倩摄
支教路上,收获双向成长
此次支教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丰富了乡村学生的暑期生活,更在其心中播撒下知识与梦想的种子。对志愿服务队而言,此次实践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生动课堂,队员们克服乡村教学条件限制,因地制宜设计课程,在备课、授课过程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团队负责人表示,支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双向成长的过程。
此次支教活动,既是高校服务地方教育的具体实践,也是大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途径。通过短期支教,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乡村儿童的成长之路增添一抹亮色,也为自身成长留下珍贵的实践印记。湖医可可梦志愿服务队将以此为契机,总结经验完善课程体系,为后续支教活动积累更多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