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匠心暖残障 “艺珐淬心,柳韵织情”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市社会福利中心
非遗匠心暖残障 “艺珐淬心,柳韵织情”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市社会福利中心6 月 27 日上午,“艺珐淬心,柳韵织情”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连云港市社会福利中心,为残障人士开展了一场非遗文化主题艺术疗愈活动。本次实践活动以 “文化传承 + 艺术疗愈” 为核心理念,充分发挥艺术生的专业特长,借助非遗技艺体验,为特殊群体与外界搭建起沟通的桥梁,让传统文化在关怀与互动中重焕生机。活动在带队老师王雪梅深入浅出的讲解中拉开帷幕。她结合精心准备的图文资料与实物成品,生动地介绍了非遗金箔画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金箔画那跨越时光的独特魅力,瞬间点燃了在场残障人士的创作热情。随后,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化身 “文化使者” 与 “艺术导师”,分组带领残障人士开启金箔画的创作之旅。他们凭借在绘画构图、色彩搭配等方面的专业素养,手把手地指导残障人士完成描图、贴箔等工序。在描图环节,面对部分手部协调性较弱的参与者,志愿者轻轻托住他们的手腕,用温柔的语调耐心引导。志愿者们一边耐心示范,一边用细致讲解,让残障人士在创作中感受非遗艺术的魅力。在志愿者们的悉心指导下,参与者们逐渐掌握技巧,传统技艺与个人创意相互碰撞,诞生出一幅幅独具匠心的艺术作品。活动现场,处处洋溢着欢乐的氛围。志愿者们不仅专注于技艺指导,更用心倾听残障人士的心声,与他们畅谈生活趣事、分享兴趣爱好,给予无微不至的心灵关怀。当遇到操作困难时,志愿者们总是轻声鼓励,用温暖的话语驱散他们的焦虑。有位视障人士在创作时,因无法准确把握线条而略显沮丧,志愿者便握着他的手,通过描述画面的结构与线条走向,帮助他完成作品。在这样温情的互动中,艺术疗愈悄然发挥作用,现场不时传来赞叹与欢笑,志愿者与残障人士之间建立起了深厚且温暖的情感联结。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幅幅独特的金箔画作品陆续诞生。残障人士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迫不及待地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兴奋地分享着创作灵感与心得。此次活动意义非凡,它不仅让非遗技艺走进了特殊群体的生活,更通过艺术创作帮助残障人士建立自信、提升自我价值感,为社会关爱行动注入了浓厚的文化温度。未来,“艺珐淬心,柳韵织情” 实践团队将持续探索非遗文化与公益服务的融合路径,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人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治愈力量。 文章编辑:王平
作者:王平 来源:王平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点亮自信之光,筑牢成长基石
- 为引导社区青少年建立积极自我认知,培育自信品格,近日,高桥社区党委携手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文法系“青禾逐光”暑期托班社会实践团,共
- 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