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4年8月7号电(通讯员:戴聪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座矗立在历史伤痕之上的纪念之地,不仅承载着民族的痛苦回忆,更凸显了珍视和平、守护正义的时代价值。为铭记历史,缅怀逝者,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的“延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队伍于2024年7月18日来到位于南京市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深刻感受这段惨痛历史的沧桑,了解这段须被铭记的真相,共同牢记历史,珍爱和平,以史为鉴,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并树立爱党护国的坚定决心。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是南京市人民政府为铭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大屠杀事件于1985年建立,是中国第一座抗战类纪念馆,整个展览包括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和“三个必胜”主题展。
从纪念馆的1号门进入,进入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巨大的浮雕墙,墙面侧看好似一个断裂的军刀,深深地插入到这座城市的土地之中。沿途几座雕塑,真实还原了侵华日军残忍屠杀无辜百姓的画面,一个个绝望和无助的眼神,生的渴望令人悲泣。

遇难者同胞雕塑
图源:潘苇丽
随后团队来到集会广场灾难之墙上面刻有中、德、韩、西班牙等11种文字的“遇难者300000”。旁边十字架型的标志碑下铺着一层层碎石,意味着纪念馆是建立在万人坑遗址之上的。

遇难者同胞数标牌
图源:潘苇丽
步入展厅后侧面的墙上写满了遇难者的姓名,第一个展厅里面挂满了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黑白照片。还有一面墙是幸存者的照片,是彩色的,并且有灯光,但是其中有几个熄灯了,以为是灯坏了,可是当走进,原来是那些人已经去世。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所以场馆内也保留了当时一些痕迹。特别是万人坑展馆,让人触目惊心。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馆图源:田思雨
离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团队进入到了不远处的“三个必胜”主题展。南京不仅是震惊中外、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地,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和中国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所在地。据了解,“三个必胜”主题展共展出图片1100余幅、文物6000余件在纪念馆“三个必胜”史实展中团队成员通过大量历史照片、珍贵文物和音像资料片,听取讲解员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详细讲解。讲解员引用了许多第一手资料和亲历者的回忆,为团队成员提供了大量强有力的历史见证,并感受到中国抗战胜利时刻的伟大荣光,深刻感受到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重要性。
实践团的成员来到终点站和平公园,参观了胜利之墙,和平公园以及汉白玉的雕塑《和平》,深刻认识到了世界和平对于各国发展和各国人民幸福的重要性。这次社会实践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要时刻铭记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开创未来。

和平广场
潘苇丽
从馆内庄严肃穆的纪念碑,到压抑的万人坑;从死难同胞尸骨陈列馆到日军侵华图片资料室;从“三个必胜”展区到今天日本人民的慰灵碑……一段段沉重的文字、一张张触目惊心的图片、一件件触目惊心的史料事实使又一次的认清了日本帝国主义骇人听闻的侵略罪行,更让在场的人感觉更加沉重和悲痛。 7处广场、23座单体雕塑和一座大型组合雕塑、8处各种形式的墙体、17座各种造型的碑体。纪念馆集暴行、抗争、胜利、审判、和平主题为一体,组成了南京重要的城市记忆。
南京大屠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个痛点,不能忘记那段屈辱的历史,更不能让历史重演。更加深刻明确了应通过教育和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共同捍卫民族尊严和利益。

参观完纪念馆后,团队成员来到南京市燕子矶中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基,利用在馆中有关照片进行宣讲活动。旨在让同学们意识到,铭记历史与珍爱和平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青年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思想的指引下,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而守护和平则需要青年们共同的努力和行动。同学们在本次宣讲中深刻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只有汇集爱国情感的力量,构筑民族记忆共同体,国殇民难才不会重演,和平的力量才会在国民的缅怀中凝聚。为此青年们应该共同携手,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