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同学们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青春力量。”
——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的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南京农业大学水稻于苏队响应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和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大学生在行动”的号召,在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的组织领导下,于7月14日-7月15日前往如皋市水稻科技小院开展“水稻种植顺民意,雉水小院绘丰图”调研活动,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的道路。
7月14日早晨,小队成员前往南通市如皋市水稻科技小院,在驻院研究生师兄师姐的带领下参观了小院以及试验田,并对小院的整体概况、主要项目等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江苏如皋农业科技小院是近年来如皋市在农业科技推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重要举措,主要依托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建立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小院成立于2010年,以郭世伟教授为首席专家,团队专家成员包括王敏教授、凌宁教授、徐琪程副研究员等,具备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7月14日下午,在入驻小院的师兄师姐的带领讲解下,团队成员参观如皋科技小院的长期定位试验田。在田间地头的参观中,团队成员看到了如皋市农业科技小院掌握的先进的水稻育秧技术、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深入学习了学院和农科所对不同试验田的进行的处理技术。团队成员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结合,在参观中巩固旧知,在观察中思考探索,不断成长进步。科技小院的背后是一代代南农青年学子将论文写在大地上,为实现新型绿色可持续农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的最佳典范。
进万户,解民生,7月14日下午,团队在参观完试验田后,前去小院周边拜访当地农户,与农户交流并发放调查问卷,问卷中包含了农户的年龄、家庭组成,作物种植种类与施肥耕作模式等内容,旨在深入了解当地农业发展与种植现状和关于作物种植的相关问题。团队的调研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信息基础。除此之外,团队成员还就科学种植方法以及生产过程中常见的污染物向当地百姓展开了介绍和科普。
7月15日,水稻于苏队在如皋农业科学研究所参与了一场以水稻种植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相关的座谈会。团队成员与驻院研究生一道同农业科学研究所的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如皋地区水稻品种的保护与研究、肥料的选择与施用以及政府帮扶政策的实施现状与未来发展。
在座谈会上,成员了解到当地通过建立保种库计划保护并改良各种水稻品种,将水稻品种培育研究与当地饮食文化相结合,以当地人民需求为靶向,以当地百姓所喜爱的为主要种植品种,如9108品种和5055品种。其次,刘田主任分享了当地百姓的肥量使用情况。由于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基肥,分蘖肥、穗肥在如皋均只施加一次,而传统复合肥及尿素等化肥依然以成效快、性价比高的优点作为当地农户的首要选择,有机肥和叶面肥施用相对较少。最后,在江芝年副所长的讲述中,成员们了解到在政府的调控与补助下,当地农户们年年都能够有不错的收益。但通过这次会议团队成员们发现,如皋市农业的长久发展依然面临劳动力及科研人才的短缺、科学种植技术的普及率低及有机肥大范围施用难等的挑战,亟待与政府和农业类高校的合作,共同解决未来的发展问题。
通过本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生活的艰辛与农村发展的复杂性。目前,水稻于苏队已经在如皋水稻科技小院完成了试验田的参观,农科所座谈会等活动,并实际调查了四十余份水稻种植户的情况,发放了宣传资料百余份,为水稻调查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同时宣传了农业绿色发展的理念。
科技小院、高校、企业和政府的联合合作将为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新的动力和活力,也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新的导向,助力乡村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团队成员相信,只有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才能让土地和农业焕发出勃勃生机,让乡村建设焕然一新,从而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