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苏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 探寻乡村产业振兴之路:阜宁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发布时间:2024-07-27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着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因此,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是广大青年的使命所在。
  2024年7月12日,江苏师范大学“和美乡行·青春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深入盐城市阜宁县新沟镇新南村,想要探寻一位平凡的青年是如何以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见证了一场青春与土地的交响。
  在新沟镇新南村金丰源育苗基地,姜官俊十数年如一日,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育苗技术的发展中,致力于将阜宁发展成第二个“寿光”。
  (一)活用所学,投身农业
  当被队员问到返乡原因时,姜官俊从三个方面娓娓道来。一方面,他深感家乡阜宁的育苗技术落后,种植大户们不得不千里迢迢到外地去买苗,因此,他怀揣着为家乡种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的初心,选择了回到家乡;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他在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的就是农业专业,对农业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毕业后自然希望能够继续从事相关的工作;最后,政策的引导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当时阜宁正好对发展高效农业有很多优惠政策还有补贴,于是他果断决定回家乡种植大棚。
  (二)蔬菜育苗,助力振兴
  就乡村振兴的五条路径而言,姜官俊说自己在产业振兴方面做得不错,他向队员骄傲地介绍道:“我的这个蔬菜育苗的年育苗量可以说在江苏省甚至全国都能排到前几位。”姜官俊说自己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收入:一是农户来购买种苗进行种植,二是政府的政策支持,三是客户之间的订单介绍。除此之外,姜官俊还特别提到他种苗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25万亩,大幅带动了周边县市的就业。
  (三)克服难关,科技赋农
  姜官俊提到他身后的两个大棚的自动化程度已经达到了全国领先的水平,配备了播种、催芽、水肥、补光、加温和自动喷淋等先进技术,集产品生产、技术开发、试验示范、培训交流、推广销售于一体。当然,育苗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技术的难题。姜官俊就到处取经,曾经到华中农业大学、山东等地学习嫁接育苗技术,解决土地重茬连作障碍。通过半年多的学习和实践,姜官俊才终于把每个蔬菜品种的苗期特性满满掌握。
  (四)支持农业,鼓励人才
  姜官俊说,他每年都招农校的毕业生,但大都待不长久,留下来的很少。对于改变这种局面,姜官俊认为首先社会上应该改变认为农业辛苦的偏见,帮助青年形成对农业的归属感和热爱;其次,国家对农业人才的补贴和政策支持也很重要,国家也确实在不断提高对农业人才的待遇;最后,精神上的鼓励和表彰也能够推动青年在农业领域走得更远,做得更好。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姜官俊的故事只是其中的一个篇章。还有无数青年,他们正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书写着属于这个时代的传奇。他们或许在种植大棚中辛勤劳动,或许在文化活动中挥洒热情,或许在生态保护中默默奉献。但无论他们从事何种工作,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奋斗和付出,都将成为这个时代最宝贵的财富。
作者:陈松 张家伟 涂俊峰 来源:江苏师范大学
  • 江苏师范大学学子三下乡 探寻乡村产业振兴之路:阜宁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 新思想引领,育学童成长--实践篇
  • 新思想引领,育学童成长--实践篇
  • “新思想引领,育学童成长”团队分别在泰州、无锡两个地点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的宣讲,在当地社区、红色党史纪念馆做
  • 07-27
  • 江财学子三下乡:取景拍摄,科技创新
  • 指尖生花劳育趣,纸艺绽放戏曲魂
  • 随着全球文化的日益交融,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变得尤为重要。戏曲,作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其精美的服饰、生动的表演以及深厚
  • 07-27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