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赓续红色血脉 探索美丽乡村

    发布时间:2025-09-16 阅读:
    来源:豫北医学院赴兰考红色基地小分队
                                                                                                                      赓续红色血脉  探索美丽乡村
                                                                                                                                 
——豫北医学院学子赴兰考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盛夏骄阳灼灼,恰似青年心中奔赴热土的赤诚。2025年6月19日,豫北医学院赴兰考红色基地社会实践队十余名师生踏上豫东大地,在焦裕禄纪念馆的庄严浸润与黄河大堤的绿色变迁中,开启了一场红色精神洗礼与乡村发展探索的双重旅程。兰考,这片曾被风沙肆虐、盐碱侵蚀的土地,如今正以其沧桑巨变,向青年一代无声讲述着奋斗的史诗。
 
      桐花万里丹山路:焦桐下的精神洗礼
      黄的笔记本、磨损的旧藤椅、朴素的衣物……这些带着岁月刻痕的物件,无声诉说着当年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的决绝誓言。当讲解员深情讲述他强忍肝癌剧痛、用硬物顶住肝区坚持工作的场景时,队员张书华的眼中泛起泪光:“那藤椅右侧的大洞,不是破败,而是一枚用生命刻下的勋章——它重重撞击着我们的心,让我真正明白什么是‘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纪念馆外,焦裕禄亲手栽下的那株“焦桐”亭亭如盖。队员们立于浓荫之下,抚摸着粗壮的树干,仿佛触摸到一种穿透时光的精神脉动。“看着这棵根植于风沙中的桐树,它不仅仅是抗灾的象征,”队长刘储瑜感慨道:“它更是一种永续生长的精神坐标,指引我们青年在新时代如何向下扎根,向上生长。”
       黄河安澜谱新章:大堤上的绿色蝶变
      怀着被红色血脉激荡的心绪,实践队转赴兰考东坝头黄河大堤。昔日风沙蔽日、洪水肆虐之地,如今已化为一道生机盎然的绿色长廊。队员们登堤远眺,九曲黄河浩荡东流,堤内麦浪翻滚,堤外生态廊道草木葱茏。水利局张工程师现场讲解黄河治理历史,细数“三害”如何被坚韧的兰考人民缚住手脚。队员们俯身观察固沙植物,亲手培土加固植被,在汗水中感知绿色奇迹的重量。
      走进附近的张庄村,乡村振兴画卷在眼前铺展。整洁的村道旁,特色民宿、生态果园、电商服务站星罗棋布。村民李大爷热情地讲述变化:“过去守着黄河愁,现在靠着黄河富!生态好了,游客多了,俺们在家门口也能吃上‘生态饭’。”他指向远处一片金色麦田,“这丰收景,过去梦里都不敢想!”在“桐花书馆”,队员们与返乡创业青年交流,聆听他们如何用知识激活乡土,将焦裕禄精神化为振兴乡村的日常实践。
       青春作答新时代:征程中的使命召唤
       为期七天的沉浸式实践,是思想的淬火,亦是行动的起点。在焦裕禄墓前,队员们重温入团誓词,誓言铮铮,回响在苍松翠柏之间。返程座谈会上,环境工程专业王雪分享道:“兰考之行让我明白,生态文明建设绝非抽象概念,它就在一草一木的守护、一沙一土的治理中。”思政专业刘洋则对“亲民爱民”有了具象体认:“乡村振兴需要科技与资本,但更需要我们俯下身去,像焦裕禄那样读懂土地的心跳、感知人民的期盼。”
        从镌刻初心的纪念馆到绿意盎然的大河之畔,兰考的今昔对比,是一部党领导人民改天换地的壮阔史诗,也是一曲红色基因引领绿色发展的动人乐章。豫北医学院学子将带着兰考泥土的厚重与桐花绽放的信念,把焦裕禄精神内化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将青春汗水挥洒在祖国广袤的田野上。当红色血脉在青年胸膛中奔涌不息,乡村的明天必将在接续奋斗中焕发更璀璨的光华——这光,终将汇聚成振兴路上的磅礴星海,照亮我们共同奔赴的远方。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