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启东滨海旅游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助力当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语汇江海,标绘启东”滨海旅游英语标识国际化提升调研团于7月前往吕四海港景区,开展实地考察调研活动。
队旗照片
初到仙渔小镇,调研团成员便被市集上陈列的海螺、贝壳等特色海产所吸引。“我们的水产都来自身后这片黄海,吕四海港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一位摊主在接受采访时热情地介绍道。当谈及景区英文标识时,他却面露困惑:“常有外国游客来问路,交流起来总要费些周折,但景区里的英文标识具体怎么样,我还真没留意过。”
摊主接受采访照片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分工协作,采用"地毯式排查+重点记录"的方式,对景区内各类标识牌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海边的风裹挟着潮气扑面而来,大家一手扶着被风吹得晃动的笔记本,一手记录着标识牌上的内容,额前的碎发被吹得凌乱也顾不上整理。有成员感慨道:“虽然海边风特别大,调研过程很辛苦,但是青春不就应该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吗?能为家乡景区的国际化出份力,这点累算什么。”
经统计,他们发现当前景区英语标识存在三大类突出问题:一是语言准确性不足,部分标识存在明显语法错误、用词偏差等问题;二是文化转译不到位,翻译内容过于生硬,未能传递景点特有的文化内涵,难以让外国游客准确理解;三是标识系统布局不合理,存在位置重复、信息缺失及设施老化等现象,给游客获取信息造成阻碍。典型如历史人物吕洞宾雕像区域,因未设置任何英文介绍标识,导致外国游客无法通过这一核心元素了解"吕四"地名的历史渊源。
问题标识照片
针对这些问题,调研团成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结合滨海旅游的特点和国际游客的需求,从语言准确性、文化适配性、标识规范性等多个维度,为景区英语标识的优化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在语言方面,建议对标识内容进行精准校对,确保语法正确、用词地道;在文化层面,建议深度挖掘“吕四传说”“渔乡民俗”等文化元素,将其融入标识翻译文本,增强跨文化沟通效能;在标识设置上,建议根据游客的游览路线和需求,合理规划标识位置,填补信息空白区,淘汰重复冗余标识,同步更新老化设施。
团队成员记录问题、交流研讨照片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吕四海港景区英语标识的完善提供了专业支持,也让南师外院学子在实践中提升了专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据悉,团队下一步将前往"长三角(启东)六国海上烟花大赛"举办地——圆陀角旅游度假区碧海银沙景区开展接续调研,持续以专业实践助力家乡文旅发展。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系列优化措施的落地,启东滨海旅游的国际化服务水平将实现显著提升,为外国游客打造更便捷、更具文化浸润感的旅游体验,进而推动启东成为长三角滨海国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