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广西师范大学乡聚合力实践团赴隆安县探索乡村志愿内生动力新路径

    发布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黄心如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为深入探究乡村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机制,2025年7月28日至8月3日,广西师范大学乡聚合力实践团赴南宁市隆安县那重村开展为期7天的专题调研活动。团队通过访谈法、参与式观察等方式,系统梳理了那重村以志愿服务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为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一、实践调研:扎根乡土,探寻志愿服务的“那重经验”
        调研期间,团队走访那重村多个自然屯,与村两委成员、志愿者骨干及村民展开深入交流,发现该村通过“专业理念引导+本土资源激活”的双轮驱动模式,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1、人才筑基,培育志愿骨干
        那重村依托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重点打造以返乡大学生、基层党员为核心的志愿服务队伍,村民群体则基于乡村固有的熟人社会关系网络,自发形成了互助合作的志愿服务模式。例如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开展儿童教育支持、老年关怀等专项服务,不仅切实回应了村民的实际需求,还带动了更多村民主动参与志愿服务。
  
2、情感联结,凝聚熟人社会力量
       村民基于地缘、亲缘关系自发组建互助小组,如农忙协作、留守家庭帮扶等,彰显了乡土社会“互帮互助”的传统优势。

二、经验启示:构建可持续乡村志愿服务体系的三大路径 
       基于那重村实践,团队提出以下建议:  
1、人才培育,强化本土力量
       鼓励返乡青年、乡贤等群体参与乡村治理,通过技能培训、荣誉表彰增强其归属感,打造“带不走”的志愿服务队。  
2、多元协同,共建共治格局
       构建“村委引导+社会组织赋能+村民参与”的协同模式,引入数字化平台优化服务对接,形成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治理生态。  
       最后那重村的实践表明,激发内生动力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未来,需进一步推广“那重经验”,将志愿服务与乡土文化、群众需求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广西师范大学“乡聚合力”团队将持续关注乡村治理创新,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有益思路。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