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挖掘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基因,2025年8月13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南英烈,薪火传承”实践团队前往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开展“重走江抗路,传承红色基因”主题调研学习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交流,引导青年学生从革命历史中汲取奋进力量,铭记历史、缅怀先烈。通过实地参观、互动学习,团队成员不仅系统了解了新四军江抗东进的光辉历程,更在红色精神的感召下强化了使命担当,为传承红色基因注入了青春动能。
新四军江抗东进纪念馆坐落于江南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秉持着“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精神”的宗旨展示了新四军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东进抗日这段历史。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团队深入参观了“苏南沦陷・生灵涂炭”展区,其通过黑白照片与文字记载,再现了1937年 12月苏南沦陷后,日军烧杀抢掠的暴行与百姓的苦难抗争。除此之外,讲解员还向团队介绍,仅 1942 年苏南地区就有上千颗石地雷炸毁日军军车、据点,有效阻滞了敌人的“扫荡”,一旁的驳壳枪(毛瑟军用手枪)则是新四军游击队的“标志性武器”,因火力强、便于携带,成为游击战中的利器。

图为各方作战武器 汤昕烨供图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或许不必像先烈那样冲锋陷阵,但必须接过他们手中的‘精神接力棒’。”团队成员黄同学说,“把对先烈的缅怀转化为学习的动力,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告慰。” 参观结束后,团队成员主动担任临时讲解员,结合实地研习积累的知识,为后续批次的参观者系统梳理展品背后的历史脉络。他们以驳壳枪、石地雷等标志性文物为切入点,详细阐释新四军“江抗”部队在装备匮乏的困境中,如何依托地形开展游击战、运用石地雷等简易武器阻滞日军“扫荡”的战术智慧。多名参观者表示:“通过年轻讲解员的梳理,对抗战时期的战略战术有了更清晰的理解。”成员周同学在总结时指出:“此次实践让我们认识到,红色精神的传承需要以客观史实为根基,通过精准解读让历史‘说话’,而非单纯的情感传递。”
带队老师在总结时强调:“这次纪念馆之行,是一堂生动的‘行走的思政课’。江抗精神不仅是历史的记忆,更是激励当代青年奋进的动力。” 实践团队成员一致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在纪念馆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实际行动,不仅要整理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更要在校内开展红色宣讲,让更多同学了解江抗历史、传承江抗精神。
历史的回响仍在耳畔,精神的火种已然传递。此次实践活动让青年学子在与历史的对话中,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的崇高信仰与使命担当。今后,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将持续以红色场馆为课堂,以革命历史为教材,引导青年学子在回望历史中坚定信念,在传承精神中勇担使命,让“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的歌谣所承载的精神力量,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芒。(通讯员:陈玉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