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漆扇传古韵,课堂续非遗

    发布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AI慧教,数智领航”实践先锋团

  当传统漆艺遇上现代教育理念,当非遗文化走进小学课堂,会碰撞出怎样的教育火花?近日,陕西理工大学数计学院“AI慧教,数智领航”实践先锋团走进汉中市汉台区武乡镇同力村开展系列课程第十八讲。以漆扇为载体,为学生打造了一场聚焦传统工艺的特色实践课,用沉浸式体验推动非遗传承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课程由实践团成员李鑫主讲。

以文化为基:解码漆扇里的非遗密码

  课堂伊始,李鑫以“非遗文化讲解员”的身份,为孩子们系统梳理了漆扇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内涵。通过高清图片展示、实物对比和趣味问答,孩子们了解到漆扇作为传统工艺的独特价值:从古代文人雅士的“风雅符号”到现代非遗保护的重要载体,扇面色彩中凝结的天青色、琥珀色等传统色系,实则是古人对自然美学的细腻提炼与文化表达。

  “每一抹漆色都是活的文化记忆,每道工艺都藏着匠人的坚守。”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非遗传承”的理念融入讲解,让孩子们在认知漆扇工艺的同时,初步建立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认同。课堂上,孩子们围绕“漆扇如何纳凉”“颜色从哪里来”等问题积极互动,文化传承的种子在问答间悄然萌芽。

以实践为桥:体验漆扇制作的匠心工艺

  为让孩子们深度感受漆扇工艺的精髓,实践团将复杂的传统工序简化为适合小学生操作的“四步实践法”——科学调色、精细搅拌、规范浸入、创意旋转,引导孩子们亲手体验漆扇创作的完整过程,实践团成员刘思睿协助小朋友们进行创作。

  从色彩调配到工艺操作,每个环节都兼顾专业性与趣味性,既保留传统工艺的核心要素,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体会“以漆为笔、以水为墨”的工艺智慧。

  课程尾声的“漆扇成果展”上,孩子们举着亲手制作的漆扇自信展示,孩子们展示的作品虽带着童真稚气,却完整呈现了传统工艺的核心技法与创意表达。这场以漆扇为载体的实践课,不仅让孩子们系统触摸了非遗文化的脉络,更在动手过程中提升了审美感知、精细操作与创意表达能力,为 “非遗进校园” 提供了兼具趣味性与教育性的实践范本。

  未来,实践团将持续优化“非遗+科技”教学模式,挖掘更多传统工艺的教育价值,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活力,助力青少年在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双重滋养中成长。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用脚步丈量土地 用思政点亮乡村
  • 2025年7月1日至29日,东北师范大学“山海边陲·思政青耕”实践队跨越八个省份,深入湖北鄂州葛店高级中学、黑龙江漠河市立人学校
  • 2025-08-18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