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非遗薪火织共富 青春丝线系乡愁

    发布时间:2025-08-17 阅读:
    来源:浙江理工大学 陶怡然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丝丝入扣”实践团深入南浔善琏镇,深度挖掘文化资源,探索创意赋能乡村经济新路径。团队以青年创新活力构建文旅融合生态,致力打造彰显江南水乡特色的共同富裕示范样本。
图1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丝丝入扣”实践团合照
当祈福纳祥的针尖技艺与湖笔风骨凝于丝线,为何匠心之作仍陷同质化困局?又该如何让这方寸盘扣,真正扣开市场大门,系紧时代脉搏?
近日,实践团立足专业所长,提出“品牌+产品+文旅”方案,踏上了探索乡村振兴的旅程。南浔善琏镇是一座被水波与丝线浸润的千年匠乡,当实践团穿行于运河畔的盘扣工坊、农产品展示区与湖笔街巷,斑驳的如意扣纹样、皆化作设计的灵感星火,水乡的千年匠魂正借青年之手,在当代设计的经纬间悄然续脉。

图2 走访基地
实践团深入善琏镇乡村度假营地与垂钓基地,通过负责人访谈了解文旅规划与文化传承需求。聚焦当地特色资源——三道茶仪式、麦芽糖饼等民俗食饮,团队着力探索乡村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路径,以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念,研发契合本土需求的文创产品。

图3 参观露营地

图4 农产品包装
7月18日在观音堂村,实践团抵达善琏镇非遗工坊,跟随着传承人的示范,用心学习如何制作蚕花和盘扣。蚕花五瓣锁住的是土地对丰收的祈愿,盘扣回锋勾勒的是匠人对生活的虔诚。此刻,青年指间的丝线不再仅是工艺材料,而是古今对话的密钥。

图5 实践团成员体验蚕花及盘扣制作
荷风送香气,运河起微澜。此刻,非遗不再是展柜里的静默,而是可以低眉嗅见的荷香,可以随手扣住的晚风。它沿乡村振兴的河岸缓缓流淌,带着青年的呼吸,继续向下一段岁月蜿蜒。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非遗薪火织共富 青春丝线系乡愁
  • 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丝丝入扣”实践团深入南浔善琏镇,以非遗文化为纽带,探索创意赋能乡村经济
  • 2025-08-17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