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铸牢共同体意识 共绘振兴新画卷——南昌大学“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实践队赴铅山太源畲族乡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石榴花开,同心筑梦”民族团结社会实践队;南昌大学
2025年8月15日,南昌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石榴花开 同心筑梦"民族团结实践队抵达江西省上饶市铅山县太源畲族乡。
一、蓝图在“会”中明晰:一场关于发展的深度对话
  实践首日,一场干货满满的调研座谈会在乡政府举行。乡领导班子为实践队描绘了一幅生态与文化并进的“太源发展图景”。
1.乡情概览:生态与文化并进发展。
  
太源畲族乡乡长为实践队一行人介绍太源畲族乡情。作为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地的核心区,太源畲族乡森林覆盖率高达97%,生态基底得天独厚。这里不仅是畲族人口占三分之一的聚居地,更是畲语传承的“活化石”,畲族民歌、婚嫁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在产业上,以蟠桃、香菇、茶叶等为代表的“五子登科”特色农业,已成为村民增收的“钱袋子”。

图为实践队调研座谈图 摄影 高雯颖
2.同心之策:将共同体意识融入发展脉络
   县委统战部陈部长聚焦2025年工作主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通过举办“三月三”民俗节、开展“乌兰牧骑式”文化交流、线上线下推广蟠桃等特色产品,太源乡正将民族团结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与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各村书记也纷纷亮出“成绩单”:畲族村的露营基地线上曝光量超130万次,马鞍村、西坑村的生态文旅方兴未艾,水美村的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并重……
   
图为各村书记介绍本村基本情况  摄影 高雯颖
3.深度对话:文化赋能与产业突围
  实践队指导老师与陈部长展开深度研讨,提出三大方向。文化要“破圈”,深度挖掘畲语、非遗等独特文化的情绪价值,让其成为旅游的灵魂;产业要“定制”,探索“飞地经济”与本地特色结合的新模式;文旅要“配套”,精准定位客群,完善服务设施,提升游客体验。
图为实践队员与座谈人员进行交流 摄影 高雯颖
二、答案在“行”中寻找:脚步丈量出的振兴之路
  理论的蓝图,终需实践的脚步来丈量。座谈会后,实践队员们立刻奔赴田间地头与文旅一线,亲身验证“富口袋”与“富脑袋”的生动实践。
  1.小蟠桃撬动大产业,“富口袋”更有底气。在垄耕坞少数民族村寨,雷书记的创业故事令人动容。他依托当地的毛竹、蟠桃资源,将昔日的土坯房改造成了集民族服饰体验、餐饮于一体的现代化民宿院落。雷俊感慨道:“是党的好政策和各民族兄弟姐妹的齐心协力,才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队员们走进蟠桃园,看到经过品种改良和电商直播的赋能,一颗颗蟠桃从过去的3.5元/斤跃升至10元/斤,“小水果”真正变成了村民手中的“致富果”,鼓起了大家的钱袋子。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与雷书记进行访谈  摄影:童丽芳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桃园并采摘 摄影:童丽芳
  2.露营地里的民族风,“富脑袋”更有内涵。当夜幕降临,青羽露营基地灯火璀璨,人声鼎沸。实践队员通过与游客的交谈发现,吸引他们前来的,不仅是这里的绿水青山,更是独特的畲族文化体验。来自上饶的游客曾女士兴奋地分享:“我们是通过短视频知道这里的。这里不仅是避暑胜地,还能体验到独特的畲族风情与服饰,真是不虚此行!”一片小小的露营地,成为了城市游客与当地村民、汉族文化与畲族文化交流互动的平台,一幅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和谐画卷在此徐徐展开,潜移默化地充实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图为实践队员与住宿游客进行访谈 摄影:童丽芳
三、感悟在“心”中升华:青年学子的时代担当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了干货满满的实践后,实践队员进行了会后的讨论与复盘。张同学在手记中写道,“以前我们从书本上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次才真正感受到它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产业兴旺带来的底气,是村民们脸上洋溢的笑容,是各民族文化交融的和谐氛围。”
图为社会实践队队员进行谈论复盘 摄影:童丽芳
  从座谈到田间,从产业到文化,南昌大学“石榴花开,同心筑梦”民族团结社会实践队用青春的视角,观察、记录、思考着太源畲族乡“生态优先、文化赋能、产业支撑”的民族团结与振兴路径。这场跨越山乡的对话与行走,不仅为乡村发展注入了青年智慧,更让学子们深刻理解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千钧之力。

供稿:童丽芳;杨源;高雯颖;钟燕丹;徐爱婷;应依凤;李婷;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