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剪刀传文脉,红纸连中外——宁波非遗剪纸的传承新篇与跨文化对话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宁波工程学院
2025年6月下旬,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的五位学生(李晓轩、方吴琼、王瀚曼、郑思萱、朱波曼)秉持着对宁波非遗剪纸的好奇及热情,进行了一次暑期实践。从中了解到宁波非遗剪纸的历史与发展、传承与跨文化传播,如与外国友人共同创作剪纸作品、通过演讲等方式使外国友人了解。这次来实践的学生们不仅切身体会了宁波非遗剪纸的魅力,也有幸采访到了宁波非遗剪纸的传承人——任毕君老师。
红纸为媒,剪刀作笔,宁波剪纸在传承人的指尖流转千年,作为浙东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宁波剪纸始于唐宋,兴于明清,从家族秘传的手艺到成为被列入非遗名录的瑰宝,离不开老艺人的坚守,更离不开剪纸的跨文化传播,也就是将我们的传统剪纸通过数字平台、文字媒介等方式在全球传播。近年来,随着国家整体对非遗保护力度的加大,宁波剪纸正打破“藏于深巷”的困境:通过短视频平台直播创作过程,年轻人可以更好地学习到剪纸技法;学校开设剪纸兴趣课让孩童感受指尖艺术;文创产品更是走进寻常百姓家。从民俗仪式中的吉祥符号到文旅融合的文化名片,宁波剪纸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讲述着属于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与当代故事,让千年纸韵在新时代的剪刀下绽放出别样光彩。
 
                                                           王瀚曼

图为宁波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学生暑期实践来宁波非遗馆学习非遗剪纸。王瀚曼供图
图为任老师介绍宁波非遗剪纸可分为阴剪和阳剪,剪纸的对象多种多类。王瀚曼供图
图为任毕君老师在介绍她为建党百年制作的作品。王瀚曼供图
该图是任老师介绍她在2021年建党百年献上的作品,该剪纸作品有一米长,内容包含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人物造型、表情、服装都各不相同,制作难度极大,从底稿到剪,历时近一个月完成。
图为任老师指导来实践的英语专业学生进行剪纸。王瀚曼供图
图为宁波工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在体验剪纸。郑思萱供图
图为任老师讲解这些剪纸作品的图案。王瀚曼供图
图为任老师为剪好的作品进行装饰、点缀。王瀚曼供图
图为任老师介绍外国友人来参观她的作品十分感兴趣。王瀚曼供图

图为任老师向诺奖获得者古尔纳展示自己的剪纸作品。央广网供图

图为任老师讲述通过网络等多平台来传播宁波非遗剪纸。王瀚曼供图


图为剪纸其中一种载体的展示。王瀚曼供图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