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强军力量 —“青春有我” 实践团红色传承与国防教育专项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李芸晴
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强军力量
  —“青春有我”实践团红色传承与国防教育专项活动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响应“学习思想见行动,奋进新征程凝心聚力”的号召,2025年7月,兰州理工大学“青春有我”实践队以退伍大学生为骨干力量,赴甘肃省会宁县红色博物馆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在实地探访中体悟革命精神,为红色文化传播注入青春动能。
  一、探访会师圣地,感悟初心使命
  实践首日,队员们走进会宁会师楼、红军长征胜利纪念馆等红色地标,在历史现场追寻革命先辈的奋斗足迹。馆内一件件饱经沧桑的文物、一幅幅定格岁月的影像,无声诉说着那段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而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

  图为实践人员在纪念馆合影场馆人员摄影
  在讲解员的细致引领下,大家聆听“越雪山”“强渡大渡河”等震撼故事,深刻感受长征路上红军战士舍生忘死、艰苦奋斗的革命情怀。期间,实践队与随行老师共同开展“小会师”主题活动,在历史与现的交汇中重温初心使命,接受深刻的革命精神洗礼。

  图为学校领导老师与团队人员合影留念学校老师摄影
  二.跨团交流互鉴,拓宽育人视野
  

  图为实践人员与本校其他团队合影队员摄影
  实践期间,“青春有我”实践队与多所高校的实践团队开展深度交流。从红色教育创新形式到国防知识普及方法,从团队管理经验到资源整合模式,队员们在思想碰撞中汲取智慧,在经验分享中明晰方向。此次跨团队互动不仅拓宽了实践视野,更促进了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队员们在对比中发现自身不足,及时优化活动方案,同时为未来开展跨校合作、扩大红色教育影响力奠定了良好基础,团队的沟通协作能力也在实践中得到显著提升。
  三.退伍学子担纲解说,践行“不褪色”誓言
  “作为曾经的军人,看到馆内的展品就像回到了训练场,更能体会革命先辈的忠诚与担当。”实践队中的退伍大学生以特殊解说员的身份,为参观者讲述红色故事。他们带着军营磨砺的深刻体悟,将“军人视角”与“青年语言”相结合,既精准传递革命精神的内核,又用贴近生活的表达让历史变得可感可触。这种“退伍不褪色”的担当,让红色教育更具感染力,也成为践行强军精神的生动注脚。
  

  图为实践人员杨晶晶在纪念馆讲解李芸晴摄影
  四.广场宣讲接地气,红色教育“活”起来
  “在军营里,‘奉献’是每天的必修课;而当年的红军战士,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奉献。”退伍大学生陈艳站在广场上,结合自身军营经历,为围观群众讲述革命故事。这种“从自身出发”的宣讲,将抽象的爱国情怀、担当精神转化为具象的经历与感悟,尤其引发青少年群体的共鸣。实践队还同步开展“红色知识有奖竞答”活动,让红色教育、国防教育走出课堂、融入生活,在轻松互动中扩大正能量传播覆盖面。

  图为实践团在广场进行有奖竞答活动杨晶晶摄影
  五.重走长征路,精神薪火传
  在桃花山红军长征胜利景园,队员们踏上复刻的“泸定桥”,攀爬崎岖山路,亲身体验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脚下的晃动、额头的汗珠,让大家对“红军不怕远征难”的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图为实践团在长征胜利园门口合影
  此次“重走长征路”活动,不仅是一次体力上的磨砺,更是一场精神上的淬炼。队员们深刻认识到,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长征胜利的密码,而这份信念更应成为新时代青年攻坚克难的动力源泉。
  六.缅怀革命先烈,厚植家国情怀
  “小朋友,你知道吗?这些墓碑下的先烈,正是为了让我们过上好日子才牺牲的。”在烈士陵园,队员们陪同当地青少年向烈士敬献鲜花,共同聆听先烈事迹。苍松翠柏环绕的陵园内,一座座墓碑无声矗立,诉说着牺牲与奉献的重量。通过瞻仰墓碑、重温历史,队员与参观者深刻体会到“岁月静好”的来之不易,将“爱国拥军”的种子深深植入心中。兰州理工大学国旗护卫队成员还专程参与祭奠仪式,以庄严的致敬表达对先烈的缅怀。
 
 图为兰州理工大学国旗护卫队为先烈敬献鲜花国旗护卫队摄影
  七.结语
  从纪念馆内的凝神聆听,到广场上的赤诚宣讲;从重走长征路的深刻体悟,到烈士陵园的肃穆追思,“青春有我”实践队的每一步都在与历史对话、与精神共鸣。队员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故事从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信仰密码;革命精神也绝非抽象的口号,而是指引前行的精神灯塔。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他们将带着实践中的感悟与震撼,让红色基因融入青春理想,用实际行动诠释“强国有我”的誓言,让革命先辈的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