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镜头内外的夏日礼赞:姚基金赛场的志愿成长记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郭雨欣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5年7月1日,当第一缕阳光穿过篮球架的网眼,我握着直播杆站在姚基金篮球赛的场边,忽然明白“志愿”二字的分量——它不是简单的付出,而是一场与热爱的双向奔赴。接下来的四天,高温炙烤着球场,却烤不熟孩子们眼里的光,也融不掉我们这群志愿者心里的暖。
    每天的工作像一场与烈日的赛跑。上午八点的太阳已经足够毒辣,站在场地中央调试镜头,不到十分钟,汗水就顺着额角流进眼睛,涩得人睁不开。直播用的手机在阳光下频频自动关机,我只能把它揣进怀里,用体温“对抗”高温,结果手机没坏,衣服却湿了一大片。有次直播到一半,设备突然因高温卡顿,我和另一位志愿者蹲在树荫下急得满头大汗,拆电池、扇风降温,直到画面重新流畅,才发现后背的衣服已经能拧出水来。
    但只要镜头转向球场,所有疲惫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那些十一二岁的小球员们,皮肤被晒得黝黑,球衣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总能在跑动时扬起清脆的笑声。有个戴眼镜的小男孩,投篮时总要用手指推一下眼镜,却在一次快攻中为了救球,连人带眼镜摔在地上,爬起来第一句话是“球没出界吧”;还有个扎着马尾的小姑娘,投篮总差一点力气,休息时别人去喝水,她抱着球在篮下一遍遍起跳,直到汗水滴进眼睛里,才用袖子胡乱抹一把继续练。直播时,我总忍不住把镜头拉近——看他们被汗水糊住的眼睛里闪着光,听他们互相喊着“传球!加油!”,这些瞬间比任何解说词都更动人。
    并肩作战的志愿者伙伴们,是这场盛夏里的另一束光。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却因为这场球赛成了“战友”:负责控场的学长总在我手忙脚乱时接过设备,说“你歇会儿,我来盯”;管后勤的学姐每天都会多带几包纸巾,分给大家擦汗。每天收工后,我们会坐在场边的台阶上,分食一块冰镇西瓜,聊着各自学校的趣事,那些因共同努力而生的默契,比空调房里的寒暄更让人暖心。
    7月4日的闭幕式上,当小球员们捧着奖杯朝镜头挥手时,我突然觉得眼眶发潮。跟我同行的一位志愿者拽着我的衣角问“明年还来吗”。收完最后一台设备,大家站在空荡荡的球场里,谁都没先开口。我低头看着手机里存满的直播片段,突然明白这份不舍里,藏着的是被孩子们的执着打动的温柔,是和伙伴们同甘共苦的默契。
    这场夏日的志愿之旅,镜头记录了小球员们的拼搏,而那些浸透汗水的坚持、毫无保留的笑容、并肩作战的情谊,早已悄悄刻进我的成长里。原来最好的实践课,从不在书本里,而在每一个用心参与的当下。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