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从 “统一管理” 到 “精准服务”——借 AI 探索中学个体化教育新范式

    发布时间:2025-08-14 阅读: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 智视优教实践队 蒋沈芹

  2025年8月10日,广西师范大学智视优教实践队走进桂林市平乐县平乐镇第一中学,开展以“中学教育个体化管理优化”为主题的实地调研。此次活动紧扣“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通过与校领导座谈、课堂观察、师生深度访谈等多元形式,系统梳理学校教育教学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教育解决方案,为推动中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践参考。

  调研团队发现,当前中学教育中个体化培养的供需矛盾较为突出。学生群体对个性化发展需求强烈,有的学生希望在科技小发明课堂上拆接电路,让奇思妙想落地;有的学生期盼触摸非遗文化的肌理,让古老技艺在指尖苏醒。他们希望学校增设科技小发明、非遗文化体验等特色实践活动,以发掘学科外的兴趣潜能。然而,学校在推进个性化教学中面临多重挑战:现有教学管理系统仅能完成基础信息统计,缺乏对学生学习习惯、能力倾向等数据的深度分析,导致教师难以精准把握个体成长轨迹,个性化方案制定与实施受阻;受应试教育导向及教育资源限制,教学多以中等水平学生为基准,高水平学生难以突破、低水平学生难以提升的差异化问题凸显;同时,学生在兴趣特长识别、发展方向规划等方面获得的个性化指导不足,而对智慧化管理系统的接受度普遍较高。

  “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成长路径和未来规划都不同,个性化学习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参与调研的教师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技术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正如一位教师形象比喻:“AI就像‘智能小助手’,能通过分析学习数据精准定位薄弱点,推送适配的练习题和课程内容,甚至生成虚拟实训场景助力突破难点,让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节奏高效学习,这样更能促进他们的成长。”

  针对调研发现的痛点,实践队提出核心解决方案——构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化管理系统。该系统将整合学生课堂互动、作业质量、兴趣特长等多维度数据,通过算法模型生成个性化成长画像:为学生智能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与实践项目建议,明晰发展方向;为教师提供学情预警、教学策略推荐等精准支持,提升课堂针对性;同步搭建家校社三方联动平台,实时共享成长动态,形成“学校主导、家庭协同、社会参与”的育人闭环。

  该方案旨在推动学校教育管理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从当前被动应对共性问题的统一化管理,升级为以数据为支撑的主动式服务,真正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落到实处,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保驾护航。

  此次调研不仅为平乐镇第一中学的教育优化提供了具体路径,更为中学阶段借助智能技术破解个体化教育难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样本。从“一刀切”的被动管理,到“数据驱动”的主动服务,这场变革的核心,是让“以学生为中心”从理念落地为日常。当技术真正成为教育的“摆渡人”,或许每个孩子都能在属于自己的成长时区里,得到恰到好处的阳光与雨露。而平乐一中的这场探索,正是对“因材施教”最鲜活的当代注解——教育的温度,本就该藏在对每个生命的精准看见里。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