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党建网络激活治理引擎
实践队调研发现,龙凤街道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楼宇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在3个社区划分35个网格,推动68名在职及退休党员投身“龙凤微宣讲”等社区服务。创新实施的“五步工作法”(推、征、议、落、评)累计审议社区微项目39个,撬动居民自主集资57.3万元。在凤凰三街改造中,退休工程师提出的管线优化方案节省费用12万元,缩短工期20天。
政治引领: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街道党工委创新“梧桐树党建”品牌,吸纳10家物业公司、28支“善治先锋”自治队伍组建“红色联盟”。在无物业小区,社区党委牵头成立自管委员会,2024年解决管道维修、消防设施更新等问题126件。非公企业党建同步发力,凡科党支部党员攻克技术难题,助力企业获30项专利。
法治护航民生痛点破解
街道创新“党建+调解”机制,2024年成功化解纠纷323宗。在旧楼加装电梯矛盾高发区,司法所联合法律顾问援引《民法典》第278条,通过民主协商促成43栋楼宇达成协议。毓秀阁普法阵地全年开展法治活动42场,覆盖消费者权益、未成年人保护等热点议题。
智慧治理提升服务效能
“龙凤治理APP”实现民生诉求闭环处理:居民上报晾衣杆损坏等问题后,系统自动派单至网格员,处置结果实时反馈。智慧安防系统覆盖135栋老旧楼宇,盗窃案发率同比下降68%。在邓氏宗祠广场,AI影像修复技术让1958年龙导尾市场历史影像“复活”,唤醒居民集体记忆。
德治浸润:非遗工坊培育社区认同
400㎡的“龙凤家风馆”成为德治新阵地,通过“传世家风”“红色家风”展陈,联动广绣、榄雕非遗传承人开设公益课程。在“银童共读”专区,老人与儿童共读德治经典,年参与超4000人次。文化治理成效显著,社区满意度从76.29%提升至93.88%。
启示与挑战并存
调研显示,治理仍面临设施老化(41.6%住宅楼龄超30年)、资金缺口(年经费短缺89万元)等难题。实践队建议推广“公益资源蓄水池”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微改造。目前,“善治微光”微创投计划已被学习强国平台报道,为全国老旧社区治理提供样本。实践队建议:建立“民生需求-资源供给”双清单制度,推动企业通过捐赠积分兑换公共资源冠名权;培育“银发电梯维护队”等专业社会组织,破解特种设备维保难题。目前,该街道“物业+自治”融合模式已降低工程成本18%,相关经验获广东省住建厅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