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探寻运河文脉,赓续红色基因——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访苏州、探非遗、凝红心

    发布时间:2025-07-25 阅读:
    来源: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探寻运河文脉,赓续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团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近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探寻运河文脉,赓续红色基因”暑期社会实践团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大思政课”的视域下行走苏州。
         实践团首站来到阳澄湖江抗纪念馆,学习阳澄湖军民英勇抗敌的斗争历程。参观过程中,成员们了解了“消泾百姓拥军支前”“妇抗会农抗会巧援新四军渡河”等故事,并开展红色宣讲活动,将 “阳澄湖红歌”承载的红色精神传递人心。走进中共苏州独立支部旧址,实践团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开展红色研学,直观体会先辈对革命事业的执着热情,随后,成员们共读红书、共唱红歌、共观红影,亲身感悟这份艰苦中奋进的力量,以行动扛起时代使命,让革命精神在当下持续闪光。
  
(图为团队成员在大树下聆听乡亲们抗战的史实旧音。孙涵摄)
         苏州罗关根缂丝工作室内,实践团跟随青年非遗传承人小齐的步伐研习缂丝的制作工艺。介绍中,成员们领会了这项非遗独特的制造技艺,更真切感悟了“一寸缂丝一寸金”的深厚内涵。接下来的活动中,实践团相继去到苏州吴元新蓝印花布艺术馆、苏州丝绸博物馆,进一步聚青年势、扬长青年力,探访非遗的源流发展,体悟“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内核。
  
(图为团队成员聆听罗关根老师讲解缂丝相关知识。孙涵摄)
         在苏州市崇道小学,实践团开展了一场趣味十足的“非遗进校园”缂丝主题活动。成员们生动讲解缂丝的历史发展、工艺技法与种类特色,并手把手指导现场学生制作简易的缂丝作品。活动结束后,团队成员们感怀,非遗不是历史的标本,而是未来的种子,能在孩子们心中点燃传统文化的火种,便是他们此行最大的收获。
  
(图为团队授课成员与崇道小学学生合影。孙涵摄)
         此次社会实践,成员们深切体会到,红色精神是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非遗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璀璨结晶。扬州大学广陵学院将持续深耕实践育人,引领更多青年学子成为文化传承的生力军,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征程中书写青春华章。
                                                                                                                                                                                                                                                                                                                                                        通讯员:马俊竹
社会实践活动推荐
  • 弦动千年古韵,青春奏响传承新章
  • 七月盛夏来临之际,江苏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工程管理专业的社会实践团队带着琵琶、古筝、笛子和花盆鼓等民族乐器,走进了
  • 2025-08-02
  • 青春叩响大鼓门 非遗薪火代代传
  • 6月30日,安徽外国语学院“非遗寻光,青春传薪”传承团来到宣城市郎溪县松林村,专访皖南大鼓说唱传承人季飞,并开展非遗技艺学习
  • 2025-08-02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