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汉江师范学院青马班学员重走娄山关,追寻遵义会议精神

发布时间:2025-07-19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推进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7月16日,由汉江师范学院青马班学员组成的“重走长征路·薪火永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与协同提质其他六所高校师生团队,奔赴贵州遵义并实地探访了娄山关战役遗址,瞻仰了遵义会议会址,在历史遗迹中回顾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着《忆秦娥·娄山关》的毛泽东手迹词碑。碑身用396块云南大理石嵌成,宽25米、高13.55米,笔力雄健,气势恢宏。我们在这里驻足凝望,轻声吟诵,感受伟人当年的豪情壮志。
  前行不远,老红军舒同1984年题写的“娄山关”摩崖石刻映入眼帘,颜体行书刚劲有力。站在关口,山风猎猎,似有当年红军冲锋呐喊回荡。
  前行至红军战斗纪念碑,双柱象征“二渡赤水”军事行动,开国上将张爱萍手迹“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与《西江月·遵义大捷》引人缅怀。
  小尖山长空桥连接两山,让人深切体会战事艰险。
  登上海拔1779米的娄山关西风台,历史的回响在耳畔激荡,这里作为景区至高点,1935年红军曾在此浴血奋战。如今站在观景台极目远眺,苍山连绵起伏似海,日落时分残阳似血,当年毛主席笔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诗境,与眼前实景完美交融,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令人难忘。
  此次探访让师生在娄山关战役遗址触摸到红军浴血奋战的历史脉搏,汲取“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力量,强化了对其孕育的坚定信念与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的传承。
  走进遵义会址,感悟转折精神
  7月16日,汉江师范学院“重走长征路·薪火永相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遵义会议会址及陈列馆。遵义会议会址内,简朴会场保持着历史原貌:长条桌、木椅整齐排列,墙上马克思、列宁画像与标语静静伫立,诉说着1935年那场决定革命命运的重要会议。泛黄文件、旧置桌椅与斑驳墙壁,见证着老一辈革命家在艰苦中坚守信仰的初心。
  在遵义会议陈列馆,实践团队成员跟随讲解员系统回顾历史。文物实物、历史照片与场景复原,清晰展现会议“挽救党、挽救红军、挽救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从反“围剿”失利到四渡赤水谋略,从战士奋战到军民情深,讲解让历史场景鲜活起来,引发团队成员驻足深思。
  团队成员会将此次参观的感悟融入到学习与生活中,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在学习上勤奋刻苦,在生活里积极进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贡献的新时代青年,让遵义会议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汉江师范学院 来源:汉江师范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汉江师范学院青马班学员重走娄山关,追寻遵义会议精神
  • 乡村育沃土,薪火耀杏坛
  • 青农学子怀壮志 知行并举探虫秘
  • 青农学子怀壮志 知行并举探虫秘
  • 进一步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落实“两山”理念, 确保“新时代绿色发展”有效落地。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真正做到顺应“
  • 07-19
  • 聚焦老年慢性病现状 提升基层健康认知
  • 青春力量助农直播热度攀升!00后大学生助农直播让‘和平花椒’火出圈
  • 共筑自我认知,点燃科学梦——大学生支教首日课堂照亮乡村童心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