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8日星期二,在四川眉山洪雅的桐梓村,一场别开生面的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拉开序幕。来自四川农业大学的“以支为梦,以教当歌”社会实践团队为当地的孩子们带来了丰富且有意义的课程。
破冰之旅,认识自我 清晨的阳光穿透云层,洒在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桐梓村村委会的坝子上。一群孩子坐在教室里,望着支教队员罗茂,眼神既好奇又羞怯。“大家根据黑板上提供的词语,描述一下自己。”罗茂轻声引导。二年级学生李佳乐在自画像旁写道:“我是一个善良、乐观、勇敢的人。”此外,在队员罗茂的引导下,小朋友们还分成小组描述自己的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这堂“认识自己”课程以绘画、互动游戏为载体,帮助10余名孩子梳理个人兴趣与特质。支教团队精心设计的“心灵地图”手册中,孩子们写下对自己的评价——稚嫩的笔迹下,是逐渐清晰的自我认知。
团队成员讲解认识自己的课程
科学魔法,离心悬空水 接下来的教室沸腾了!支教队员陈丽欣婕带领孩子们在实验视频的指导下,在其他团队成员的帮助下,在孩子们积极参与下完成了这次实验。在开始时,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挑选自己想要的颜色——沉稳内敛的蓝色,活泼开朗的红色,充满生机的绿色,小心翼翼地将色素滴入纯净水中,调配出自己喜欢的“魔法水”。接着把水倒入透明气球中,扎紧口,并系上绳子,在团队成员的协助下孩子们兴奋地张开双臂,向一个方向用力旋转气球。“哇,水都漂浮在气球壁上了!”“我也成功了!”支教队员陈丽欣婕讲解到是因为气球旋转产生了离心力,离心力将水向四周扩散,离心力是一种虚拟的力,是一种惯性力,它使旋转的物体远离它的旋转中心。
接着孩子们还制作了多种颜色的气球,教室里爆发出阵阵惊叹与成功的欢笑还夹杂着支教成员对小朋友们的表扬,孩子们眼中闪烁着对科学的好奇与欣喜,纷纷决定把气球带回家。
孩子们在实验
微小课堂,广阔未来 两堂课背后是支教团队的匠心。队长焦鑫羽介绍:“‘认识自己’课破除自卑,‘离心实验’则用趣味实验打破科学距离感。”当地孩子家长感慨:“这些课程像一束光,让孩子们看见更大的世界。”
此次支教活动不仅为桐梓村的孩子们带来了知识与快乐,也为支教成员们提供了一次深入基层实践的机会。与孩子们之间构建沟通桥梁的过程,也是支教成员们自我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第一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让团队成员对之后教学活动的开展更有信心,在未来给孩子们讲解更多知识。
团队成员与孩子们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