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玉楠 徐再 |摄影 李翊萌)“书记,我找你有点事儿。”窗边传来一位大娘带着乡音的问话。正在为贵州大学校团委“青马工程”实践服务队讲解黄鹤营村情况的黄恒礼书记闻声抬头,三步并作两步走到窗前,用当地方言说到:“好,你过来嘛,我们去会议室,我给你办。”这就是黄恒礼日复一日的工作状态:倾听民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初心践行使命。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返乡创业,“上校村支书”系桑梓 黄恒礼是土生土长的黄鹤营村人。1994年考上大学,1998年参军入伍,2017年退役时,已是正团级、上校军衔,他放弃转业优渥待遇,选择回到家乡紫云创业,他最初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把家乡的农特产品卖出去”。当时的村里,在山上养了两百多头小黄牛,一直处于滞销状态,养殖户急得团团转。他一头一头地跑销路、谈合作,最终帮村民清空了库存。村里老人散养的土鸡、鸡蛋难外销,他又主动担起“推销员”,让带着泥土气息的农产品走进贵阳的社区团购点。黄恒礼的真诚付出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2020年4月,黄恒礼被投票推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同年8月被选举为村委会主任,从军官变身村官,“上校村支书”正式开启了他的另一场“战役”,走访调研、听取民意、改变村民思想、着手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吸引了9家企业入驻,8家农家乐和10多家民宿客栈也先后开了起来,并种植蓝莓、油茶、精品水果等5000多亩,解决了360多位村民的就业难题,带领黄鹤营村成为闻名乡里的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村庄。
数字赋能,凝聚合力破难题 作为中央民族大学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又有部队信息化工作经验,黄恒礼敏锐地发现了乡村治理中的“痛点”:基层事务繁杂、村民信息闭塞、办事流程繁琐。“传统公示栏贴通知,在外务工的村民根本看不到;村民有困难和诉求,我们也难以及时掌握。”黄恒礼说。带着破解难题的决心,他发挥专业优势,牵头搭建了“党建+大数据+乡村振兴”信息平台,并开发制作了“村村享APP”,实现了基层治理数字化的转型,成为安顺市首个数字乡村治理示范点。APP涵盖党建引领、产业振兴、乡村治理等六大模块,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办理事务,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动动手指就能办理证明”“村民通过视频连线就能联络农业专家,给蓝莓、油茶等农产品‘看病’”“系统可以自动监测村庄道路状况,便于及时修缮,利于大家通行”。
榜样引领,脚踏实地筑梦未来 “每一个岗位都有其价值,都能绽放人生风采”“年轻人不仅要心怀梦想仰望天空,更要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当实践队员问到关于青年择业就业问题时,黄恒礼如是答道。他以自身经历现身说法,从部队里总结野战指挥所开设“四步法”节省25分钟获全军优秀人才奖,到回乡后推销农产品、摆摊再到当村支书,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等荣誉,他强调在每个岗位都能收获成长与幸福,关键在于要全力以赴。“路是走出来的,哪怕起初是崎岖小道,坚持下去终能走出自己的路”他叮嘱实践队员要沉下心,将精力投入有限领域深耕,琢磨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行业佼佼者。对于大学生参军入伍,他认为军营经历能锻炼体魄、锤炼作风,是人生宝贵财富,“无论未来选择哪条路,只要做被社会需要的人,在平凡中坚守,都能实现人生价值”。
乡村振兴既需要扎根乡土的情怀,也需要与时俱进的智慧。黄恒礼用数字技术为乡村插上翅膀,用军人担当筑牢治理根基,更用赤子之心点亮了乡村振兴的希望之路,在黄鹤营村的蜕变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基层干部的初心与坚守。“下一步我们还要打造‘书香黄鹤营’‘温泉黄鹤营’‘旅游黄鹤营’等更多靓丽品牌,将黄鹤营村打造成‘农文体旅’融合的和美村庄。”谈及未来黄鹤营村的发展规划,黄恒礼眼神里充满着憧憬与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