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美丽中国建设,落实“两山”理念, 确保“新时代绿色发展”有效落地。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在因地制宜的基础上真正做到顺应“新时代绿色发展”。研究昆虫多样性为真正实现“新时代绿色发展”提供保障,青岛农业大学植物医学学院知行自然-昆虫多样性调查与保护实践服务团于2025年7月14日开展青岛市大泽山地区的昆虫的采集工作以及实地实践与调研工作。
01 图为队员在采集昆虫 青岛农业大学李心怡提供
大泽山作为胶东半岛典型的农林交错区,其农田-林地过渡带的病虫害发生规律与昆虫资源分布具有独特的生态研究价值。当前,农林交错区因植被结构复杂、物种交互作用频繁,已成为病虫害跨生态系统传播的关键区域,而昆虫资源(尤其是天敌昆虫与传粉昆虫)的群落结构对病虫害防控与生态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本实践聚焦大泽山农林交错区,通过系统性调查病虫害发生情况与昆虫资源分布,为落实国家绿色防控政策、构建农林生态安全屏障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02 图为队员在分装昆虫标本 青岛农业大学李心怡提供
社会实践团成员准备了所需要的物品以及防护产品并进行了捕虫培训,利用扫网法进行对昆虫的捕捉,通过布置马氏网来捕捉植被层的昆虫,在进行培训后实践团成员在大泽山进行对昆虫的捕捉,对采集到的昆虫的生活环境进行记录保存,保证采集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实践过程中,成员们积极抓捕,互相配合,保证实践的顺利进行。在采集过程中各组成员小心翼翼力求把对环境、昆虫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03 图为队员在捕捉昆虫 青岛农业大学李心怡提供
04 图为队员在显微镜下整理所采集到的标本 青岛农业大学李心怡提供
通过本次实地调研与标本采集,强化了团队成员对农林病虫害识别、昆虫资源调查等专业技术的实操能力,培养了跨学科协作思维与科研创新意识,助力打造“理论-实践-服务”三位一体的复合型人才培养范式并且系统调查了大泽山农林交错区病虫害发生规律及昆虫资源分布,通过天敌昆虫与病虫害相关性分析,为农林交错区生物防治技术研发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昆虫资源调查为农林交错区生态屏障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生态宜居”与“产业兴旺”的协同发展目标。
05 图为队伍合照 青岛农业大学李心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