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水文脉间研学悟担当——河南理工大学“水润山河・志筑宏图”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赴焦作郑州的研学行与赤子情
为深入感悟南水北调工程的磅礴伟力与红色精神的时代传承,推动生态文明理念与革命传统教育深度融合,7月1日至15日,“水润山河,志筑宏图”实践团先后走进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焦作市博物馆、焦作市西大井红色基地、郑州二七纪念堂、总体国家安全观宣教馆、河南博物院等地,在工程史料与革命遗迹中探寻初心使命,以实践行动传承红色基因与家国情怀。
焦作寻脉:在山河印记中触摸家国温度“水润山河”实践团来到了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如意”形屋顶在阳光下舒展,波纹铝板外墙流淌着水纹般的光泽,仿佛在诉说半个世纪的“调水梦”。生态湿地里,8种中线工程地貌模型静静陈列,队员们俯身观察“丹江口库区”微缩堤坝,指尖掠过的不仅是模型的轮廓,更是几代建设者镌刻在山河间的智慧。动态沙盘前,1952年的构想图纸在光影中渐变为2014年通水实景,三代建设者的影像交替闪现——盾构机旁啃干粮的身影、移民村帮老乡打包的双手、实验室记录数据的笔尖,构成了最动人的奉献群像。VR设备里传来的“再往前推半米”的呐喊,让“攻坚克难”四个字有了滚烫的温度。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讨论学习宿甜甜供图焦作市博物馆前,檐角铜铃在风中轻唱。队员们握着讲解器穿行展厅,如同走进时光编织的经纬。“古代山阳”展区内,西周青铜鼎的饕餮纹还沾着三千年的泥土气息,北魏青瓷碗的冰裂纹路里,似有黄河古渡口的船歌隐约回荡。当目光落在仰韶彩陶双连壶上,两个相连却各自成趣的壶身,恰如中原文化“和而不同”的包容胸怀。“红耀漫山阳”展区的灯光渐暗,1925年的罢工传单、1948年的支前担架、1978年的技改图纸在投影中次第浮现,勾勒出这片土地从革命岁月到建设时期的热血轨迹。
▲图为队员参观学习焦作红色历史叶雅茹供图西大井红色基地,浓郁的老槐树遮住了盛夏的暑气,斑驳砖墙上“工人团结起来”的标语虽历经风雨,依然透着当年的激昂。锈迹斑斑的采煤机旁,讲解员讲述着1925年矿工们一边挖煤一边开展革命工作的往事。工人夜校的煤油灯还亮着昏黄的光,照亮了泛黄课本上“打倒帝国主义”的字迹,第二组队员们坐在长条木凳上,仿佛能听见先辈们压低声音的读书声。罢工旗帜陈列柜前,粗布旗面上“劳工神圣”四个字虽边角磨损,却在时光里愈发清晰,让人想起三千矿工举着它走过结冰路面时的坚定步伐。
▲图为队员参观西大井展区耿万茹供图郑州探源:在文明长河中体悟传承力量队员来到河南省南水北调博物馆内,玻璃幕墙将蓝天白云裁成流动的画。“长渠缀珍”展厅里,3000余件文物在灯光下诉说着文明的故事:旧石器时代的刮削器带着丹江流域的泥沙,唐代青瓷执壶里仿佛盛着漕运路上的月光,明清农具的木纹里刻着灌区百姓“靠水吃水”的生存智慧。两件首次同展的唐青花塔式罐出现在“丝路华章”展厅,钴料绘制的缠枝纹在灯光下泛着幽蓝,巩义窑工匠烧出的“丝路蓝”,如今成了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
▲图为队员在河南省南水北调博物馆参观学习王文科供图随后,队员来到了河南博物院,“九鼎定中原”的建筑轮廓在晨光中格外庄严。青铜凤鸟造型的穹顶下,《华夏之源》展厅的仰韶彩陶双连壶与焦作博物馆的藏品遥相呼应,让队员们更深切体会到“和而不同”的文明密码。《青铜盛世》展厅的妇好鸮尊前,鸮鸟的锐利与纹饰的柔美完美融合,恰是“刚柔并济”的东方哲学具象。《中原民俗》展厅的春节祭祖场景,体现出藏在这些烟火气的传承里最朴素的家国情怀。
▲图为队员参观学习河南博物院刘一凡供图最后一站,队员来到总体国家安全观宣教馆与二七纪念堂,在时空里完成了一场对话。宣教馆“社会安全”展区的电子屏上,劳动者权益保障数据实时更新,队员们看着“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的解读,想起讲解员的话:“新时代的安全,是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安心工作。”隔壁的二七纪念堂里,1925年罢工宣言复印件上“为改良生活,为争取自由”的字迹虽已模糊,却与新时代的保障机制形成跨越百年的呼应。烈士林祥谦的怀表永远停在凌晨两点,他说出“头可断,工不可复”的时刻,指针凝固的瞬间,恰是初心永恒的证明。
▲图为队员驻足在京汉铁路总工会旗帜前 方琰供图社会实践途中,队员们的笔记本上写满了滚烫的感悟:“南水北调的渠水不仅滋养了土地,更流淌着‘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大义,那是数十万建设者用肩膀扛起的山河誓言;博物馆的文物不仅是历史的碎片,更是镌刻着红色记忆的文明基因,每一件展品都在诉说着先辈们为民族复兴奔走的滚烫初心;红色基地的老墙不仅记录着往事,更传承着‘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不朽精神,斑驳砖缝里藏着跨越时空的信仰回响。”
▲图为实践团抵达国家方志馆南水北调分馆 刘宇航供图“水润山河,志筑宏图”八个字不仅是本次暑期社会实践的主题,更是青年学子与家国同频的铮铮誓言——在南水北调干渠边,他们读懂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明白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担当深意;在红色展馆内,他们触摸到了革命先辈用热血铸就的精神丰碑,懂得了“爱国是本分,报国是责任”的千钧重量,以青春为笔,以实践为墨,在祖国的大地上续写热爱与担当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