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梦中国”社会实践团奔赴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古镇开展“探寻民族文化根脉,赋能非遗现代传承”主题调研,在千年古城中解码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青春力量。
上午,实践团成员抵达镇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对话新时代芦笙舞传承人杨鸿老师和苗歌学徒,聆听他们守护古老技艺的动人故事。“在戏台上一定要用最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因为在台上我们不仅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戏剧人。”杨鸿老师回想起师父的教诲,正色道,手中芦笙的纹路仿佛诉说着代代相传的坚守故事。团队成员通过镜头与笔记,记录下这些非遗传承人“择一事终一生”的匠心精神。
下午,舞阳河畔鼓声阵阵,队员们专访了为州运会挥汗备战的县女子龙舟队,并在教练谢国良的指导下亲身体验劈波斩浪的龙舟竞渡,感悟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蕴含的团结精神与蓬勃生命力。团队同步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模式发放问卷,有效回收率达89%,为探索非遗现代化路径提供了扎实的民意基础。
“梦中国”实践团此行以脚步丈量文化热土,用青春视角洞察非遗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团队不仅记录了传承者们的坚守与求索,更以亲历者的身份融入其中,将青年智慧注入民族文化传承的洪流,以实际行动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团成员采访新时代芦笙舞传承人杨鸿老师

实践团成员与杨鸿老师及苗歌学徒们合照

实践团成员与龙舟队教练交流

实践团成员与镇远女子龙舟队队员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