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聚焦医学新生力量:对话南京医科大学博士探寻安宁疗护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5-04-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寒假期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调研团队将目光聚焦于医学专业群体,围绕安宁疗护的概念理解、教育现状、发展前景等话题,与南京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吴敏展开深入交流。通过线上访谈的形式,团队成员倾听医学专业学生的见解,为推动安宁疗护事业发展提供新视角。
在与吴敏博士的交流中,团队围绕安宁疗护的概念、教育、态度、发展等关键问题展开讨论。让我们走进对话现场,在吴博士的带领下感受医学学子对安宁疗护的专业思考。

认知与理解:解析安宁疗护的核心内涵

对安宁疗护的概念内涵,吴敏博士有着清晰的认知。她指出,安宁疗护聚焦生命末期患者,提供全面综合照顾,涵盖疼痛管理、心理支持、精神慰藉等服务,核心在于减轻患者身心痛苦,提升生活质量,尊重患者意愿与尊严,助力患者及其家属坦然面对死亡。

对比与差异:明晰安宁疗护与常规医疗的不同

谈及安宁疗护与常规医疗护理的区别,吴敏博士表示,常规医疗以治愈疾病、延长生命为目标;而安宁疗护更注重缓解患者症状,将重点放在提升生活质量、帮助患者及家属接受死亡事实。同时,安宁疗护格外关注患者心理、精神及社会需求,提供全方位照护。

现状与期望:呼唤系统性专业培养

吴敏博士分享,在医学学习过程中,她虽然接触过安宁疗护相关内容,但多为零散知识,缺乏系统性学习。因此,吴敏博士强调,医学院校应加强安宁疗护教育和培训,有助于医学生未来更好地服务患者。这一点对于培养具备人文关怀精神的医学人才而言意义重大。

素质与能力:沟通、专业与共情的多重要求

针对医学生面对临终患者及其家属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吴敏博士提出,良好的沟通技巧和同理心是倾听患者需求的关键;扎实的医学知识与技能可保障病情解释和疼痛管理的专业性;同时,需要具备处理复杂情感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帮助患者和家属接受现实。

学习与发展:多元途径助力知识提升

吴敏博士表示愿意深入学习安宁疗护知识,希望通过参加专业培训课程、阅读文献书籍、参与临床实践以及与医护人员交流等方式,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态度与认知:积极肯定,展望未来

吴敏博士对安宁疗护服务发展持有积极肯定态度,认为其是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部分,充分体现对患者尊严和生命质量的尊重,能有效减轻患者及家属痛苦与焦虑。

前景与建议:多方协同,共促发展

展望安宁疗护未来,吴敏博士认为伴随人口老龄化和人们对生命质量要求的提高,安宁疗护服务前景广阔,需求将持续增长。她建议社会加强宣传普及,提升公众认知;医疗机构完善服务体系,提供优质照护;医学院校强化教育培养,输送专业人才。通过多方协作,共同推动安宁疗护高速发展。

主要问题与优化路径

通过与吴敏博士的访谈,团队总结出当前安宁疗护在医学教育及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一,医学院校安宁疗护教育缺乏系统性,导致医学生知识掌握零散;第二,社会公众对安宁疗护认知不足,影响其推广应用;第三,医疗机构服务体系有待完善,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对此,团队认为可从以下方面优化:在医学教育方面,医学院校应构建完善的安宁疗护课程体系,将其纳入必修或重点选修内容,强化实践教学;在社会宣传方面,利用多种渠道开展科普活动,转变公众观念;在服务质量方面,医疗机构需加大投入,建立标准化安宁疗护服务流程,提升服务质量。

结语

此次与南京医科大学吴敏博士的对话,让调研团队充分感受到医学专业学生对安宁疗护的深刻思考与积极态度。从理论认知到实践建议,从个人学习需求到社会发展期望,每一个观点都饱含着对生命关怀事业的热忱。
安宁疗护的发展离不开医学新生力量的推动。我们期待医学院校加强相关教育,培养更多兼具专业技能与人文情怀的医疗人才;亦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为安宁疗护事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们衷心希望,安宁疗护理念能在医学领域扎根生长,为每一个生命的最后旅程送去温暖与尊严!
 
作者:生前预嘱项目团队 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从医院到社区,这支大学生团队为脑卒中患者筑起康复长城!
  • 电气院顺利开展“春风送暖,志愿同行”志愿者服务活动
  • 山东大学唐仲英德育奖学金2024级获奖学生选拔工作圆满完成
  • 探访六尺巷:从历史典故中探寻基层治理智慧
  • 2023级经济班开展“拭碑见史,抚字承志”志愿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