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探访:探寻基层治理中的“礼让基因”
多彩大学生网 太和县4月20日电(通讯员:何雨晴)“争一争,行不通;让一让,六尺巷。”这句源自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民间谚语,如今在太和县的基层治理中焕发新活力。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的同学们走进太和县,以六尺巷文化为切入点,深入社区、乡村调研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的融合实践,探寻“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治理密码。
“太和并非六尺巷故事的原发地,但这里将‘礼让共治’的理念运用得淋漓尽致。”在太和县赵集乡“和事堂”调解室,带队教师向学生讲解。调研首站,学生们走进太和县基层治理示范点,发现当地将六尺巷“让他三尺”的精神提炼为“三让工作法”——“利益让一步、话语让一分、情理让一尺”,并融入村规民约。
调研期间,学生们走访太和县乡镇,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板凳议事会”。围绕土地流转矛盾,村民、企业代表和镇干部在村头榕树下展开讨论。大学生们现场献策,提议引入“共享地块”模式:农户让出部分土地边界作为公共通道,企业则优先雇佣当地劳动力。“这和六尺巷‘各退一步’的思路异曲同工!”村民代表韩大叔当场点赞。
太和县政法委书记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不是简单复制六尺巷故事,而是把‘和’文化转化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工具。”据悉,该县正构建“1+3+N”治理体系,即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搭建道德评议、网格调解、智能平台三大支撑,培育N个特色自治品牌,相关经验已入选安徽省基层治理创新案例。
当学生们结束调研,回望太和县乡村墙绘上的六尺巷水墨画,那句“让他三尺又何妨”的古老训诫,已化作田间地头的议事规则、社区楼栋的积分榜单、手机屏幕上的调解程序。这条穿越三百年的精神巷陌,正在中国基层治理的土壤中生长出新的年轮,见证着传统智慧与时代需求的同频共振。
作者:何雨晴 来源:何雨晴
扫一扫 分享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