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 桐城4月20日电(通讯员:何雨晴)近日,安徽中医药大学“基层治理调研小组”的同学们走进桐城六尺巷,开展了一场以“传统智慧与现代治理”为主题的实践调研活动。这座因“让他三尺”典故闻名天下的古巷,不仅成为弘扬谦和礼让精神的载体,更在新时代基层治理中焕发活力,为大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实践课。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在六尺巷文化展馆内,学生们通过文献、影像和场景复原,重温了清代名臣张英化解邻里争地纠纷的故事。“六尺巷不仅是美德符号,更是基层矛盾调解的经典案例。”带队教师李教授在现场讲解中强调,“它揭示了基层治理的核心逻辑——以文化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图为小组成员前往桐城市六尺巷社区多彩大学生网通讯员何雨晴摄
调研团走访发现,六尺巷所在的桐城文昌街道将这一历史智慧融入现代治理:社区以“六尺巷调解法”为基础,建立“网格员+乡贤+法律顾问”联动机制,近三年成功调解矛盾纠纷180余起,调解成功率超95%。社区书记向学生介绍:“我们把‘礼让’精神转化为‘倾听、共情、协商’的工作方法,让居民从‘争一口气’变为‘寻一条理’。”
调研期间,学生们还开展了“六尺巷治理经验”研讨会,并设计发放了200份调查问卷。不少同学提出创新建议:“可以开发线上调解平台,用短视频还原历史场景”“应建立‘道德积分银行’,让礼让行为转化为社区福利”……这些想法得到了社区工作人员的积极回应。
“基层治理需要青春力量。”团队成员何雨晴在调研日记中写道,“我们既要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要用新技术、新思维解决新问题。六尺巷的故事,教会我们在‘守正’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
六尺巷的青砖灰瓦间,大学生们触摸到了中国基层治理的传承与创新。从“让他三尺”的古老智慧,到“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实践,这条宽不过六尺的小巷,正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深刻启示。正如调研团总结报告中所述:“化解基层矛盾,既需法律的‘尺子’,也需文化的‘温度’;既要有政府的引领,更要让群众成为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