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

发布时间:2025-02-08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标题;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
□罗怡婷(城市与环境学院 2306 班)
引 言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小时候最期盼过年,过年可以吃好吃的,可以穿新衣,放鞭炮,走亲戚……最重要的是可以领到压岁钱。而现在,有网友认为,过年,仿佛成了一个符号,一个不得不应付的形式化的东西,就是一群人围在一起讨论抢了多少红包,哪个福没扫出来……对于年味越来越淡的原因,有网友表示,因为不能放鞭炮了,没有了过年的仪式感。也有网友表示,能一起过年的亲人越来越少了,年味也就越来越淡了。正如有些网友所说的,“不是年味变淡了,是开心的不是我们这一群人了”,“只要内心对春节充满期待,你会发现处处是年味”。在慨叹年味越来越淡的同时,其实我们也应该反思,当我们在节日里忙着玩游戏、攥着手机刷朋友圈、往来穿梭于各种饭局应酬,而忽略了亲人、淡漠了亲情时,我们是不是也是年味的“稀释者”?我们是不是节日里身体回到了家,心却还在漂泊漫游?在短暂相聚中感受亲情传递对彼此的一份关切与祝福,才是这个传统节日的初心与核心,我们切不可舍本逐末,忽视了最该珍视的情,冷落了最该亲近的人。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
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持续攀升,城市化进程加速,大量人口从乡村涌入城市,传统乡村聚落的紧密联系被打破,基于乡村熟人社会的年俗传承环境发生巨大改变。
消费主义兴起,春节期间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传统年货采购逐渐向旅游、娱乐等新兴消费领域转移。过去春节以家庭自制年货为主,如今更多是购买成品,减少了家庭共同参与准备年货的互动过程。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让人们日常压力增大,春节假期成为难得的放松时间,许多人选择利用假期休息或外出游玩,无暇顾及传统年俗活动的筹备与参与,导致传统年味的淡化。
根据此背景深入挖掘在经济发展浪潮中,影响年味变淡的具体因素,如社会结构变化、消费观念革新、生活方式转变等各自起到的作用和影响程度。为传统年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依据,通过了解民众对年味淡化的感受和期望,探索在现代经济背景下如何让年俗文化融入新生活,重新焕发生机,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 。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制定文化发展政策提供参考,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消费,推动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社会协调发展,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二)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这一问题进行调查与研究
第1题为方便我们整理您的问卷,本次问卷设定了专属编号,请您选择您对应的编号。[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1 120 4.14%
2 123 4.24%
3 121 4.17%
4 121 4.17%
     
5 126 4.34%
6 132 4.55%
7 214 7.38%
8 122 4.21%
9 182 6.28%
10 126 4.34%
11 120 4.14%
12 126 4.34%
13 121 4.17%
14 137 4.72%
15 125 4.31%
16 121 4.17%
17 121 4.17%
18 132 4.55%
19 121 4.17%
20 129 4.45%
21 120 4.14%
22 140 4.8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2题    您的性别: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男 1219 42.03%
B. 女 1681 57.9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3题   您的年龄: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 25岁以下 1236 42.62%
B. 26-35岁 793 27.34%
C. 36-45岁 577 19.9%
D. 45岁以上 294 10.1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4题   春节对您来说,是一个怎样的节日?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一个普通的假日 327 11.28%
B.感到无聊、无感的假日 631 21.76%
C.非常期待和兴奋的节日 1341 46.24%
D.有些压力的节日(如家庭聚会、亲戚询问等压力)) 601 20.7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5题   相较于小时候,你现在参与春节传统习俗(如贴春联、祭祖等)的频率如何?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基本不再参与 323 11.14%
B.参与次数略有减少 1066 36.76%
C.和以前一样频繁参与 1091 37.62%
D.大幅减少,只参与少数重要习俗 420 14.4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6题   您认为近年来您所在地的“年味”(即春节氛围)与以往相比: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明显更淡了 565 19.48%
B.略有减淡,但仍有传统氛围 984 33.93%
C.基本保持不变,氛围依然浓厚 976 33.66%
D.变得更加浓厚,传统习俗得到更多重视 375 12.93%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7题   您认为年味变淡对我们个人有什么影响?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对个人没什么影响 410 14.14%
B.亲戚间相聚机会变少,关系慢慢疏远,亲情纽带不像从前紧密 902 31.1%
C.过年没了儿时那种兴奋劲儿,感觉生活少了盼头,心里空落落的 1215 41.9%
D.不再重视春节里尊老爱幼、辞旧迎新这些传统观念以及文化习俗 ,行为没了指引 373 12.8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8题   您认为现代科技(如智能手机、社交媒体)对年味有何影响?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毫无影响,年味只取决于个人,和科技没关系 443 15.28%
B.削弱年味,人们只顾玩手机,忽略面对面交流 1320 45.52%
C.有所增强,线上看演出、民俗直播,丰富了过年玩法 845 29.14%
D.大幅增强年味,线上互动便捷,分享欢乐,让年味更浓 292 10.07%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9题   经济快速发展促使许多传统春节习俗简化甚至消失,比如复杂的祭祖仪式如今在很多家庭不再举行。您觉得这对春节文化传承而言:      [单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没有影响,简化是顺应时代,春节文化传承会以新形式继续 473 16.31%
B.影响有限,只要保留核心习俗,简化部分仪式对传承影响不大 1015 35%
C.较为可惜,部分文化价值会流失,但不影响春节文化的主要传承 1049 36.17%
D.是巨大损失,传统习俗承载深厚文化内涵,缺失会破坏文化完整性 363 12.5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10题   在春节期间,您通常通过以下哪些方式或活动来感受年味?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其他 515 17.76%
B.家庭团聚,共进年夜饭 1407 48.52%
C.贴春联、挂灯笼等传统装饰 1597 55.07%
D.参与庙会、舞龙舞狮等民俗活动 1215 41.9%
E.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或相关电视节目 1501 51.76%
F.通过网络社交平台与亲朋好友分享节日祝福 1358 46.83%
G.放鞭炮、烟花(如果当地允许),收到或发送红包 1157 39.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11题   您认为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导致了年味变淡?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其他 516 17.79%
B.新兴娱乐方式对传统年俗活动的冲击 1321 45.55%
C.消费观念的转变对传统年俗消费的影响 1538 53.03%
D.现代科技对人际交往和团聚方式的改变 1602 55.24%
E.工作压力与快节奏生活导致过年时间的压缩 1563 53.9%
F.经济发展带来的生活方式变化,如旅游过年的流行 1167 40.24%
G.城市化进程中人口流动对家庭团聚和年俗传承的影响 909 31.34%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12题   在经济发展背景下,你所在地区春节期间年味的变化表现有: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其他 387 13.34%
B.娱乐方式转变:从传统庙会、社火转向在家上网、观影。 1249 43.07%
C.传统习俗简化:像祭祖、拜年流程从繁到简,仪式感降低。 1550 53.45%
D.团聚时间缩水:因工作、出行等,家人相聚时长大不如前。 1620 55.86%
E.节庆装饰淡化:街道、小区、家庭的春节布置没以前用心。 1421 49%
F.年货购置随意:不再精心筹备,多为临时网购或超市简单采购 。 1089 37.55%
G.邻里互动减少:高楼居住模式下,春节期间邻里串门走动变少。 881 30.38%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13题   经济发展促使生活节奏加快,这对春节传统习俗产生了哪些影响?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其他 417 14.38%
B. 因时间紧张,家庭自制传统美食的习俗被削弱 1372 47.31%
C. 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模式,传统走亲访友习俗受冲击 1609 55.48%
D. 让传统习俗的传承因年轻人没时间学习而面临困境 1604 55.31%
E. 使得一些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筹备的仪式被简化或取消 1520 52.41%
F. 导致人们在春节期间也难以停下工作,无暇顾及传统习俗 1066 36.76%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14题   经济发展对春节期间的文化传播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没有影响或作用很小 388 13.38%
B. 线上直播让偏远地区的特色春节活动被更多人知晓 1313 45.28%
C. 商业广告过度包装春节文化,使其内涵被曲解或忽视 1555 53.62%
E. 外来文化借助经济全球化在春节期间传播,冲击本土文化 1536 52.97%
F. 社交媒体使春节习俗、故事等传播范围更广,但内容碎片化 1484 51.17%
G. 短视频平台上涌现大量春节创意作品,丰富了文化表达形式 972 33.52%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第15题   在当今社会,你认为如何让传统的年味不被淡化?      [多选题]
 
选项 小计 比例
A.其他 447 15.41%
B. 培养相关文化继承人 1258 43.38%
C. 增加家庭团聚的频率 1609 55.48%
D.创新过节方式,线上过年 1584 54.62%
E. 加强教育与宣传传统文化 1599 55.14%
F. 创新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 1422 49.03%
G. 呼吁本地特色年味活动的举办 1041 35.9%
本题有效填写人次 2900  
 
(四)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在调查过程中,首先存在自身的问题,本次社会调研为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面对线上调研,我们采用网络技术:发朋友圈、空间,甚至可以在小红书和抖音上收集资料。关于“年味变淡调查”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挑战以下具体说明。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开展“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的社会调查,对洞察社会变迁、文化传承意义非凡。不过,我们在执行这项调查时,会面临诸多棘手问题与严峻挑战。
在样本选取与调查范围方面,存在重重困难。我们受时间、资金、交通等因素限制,难以开展大规模、跨区域调查。如果仅局限于学校周边或家乡附近,调查样本就会过度集中在特定区域,无法涵盖不同地域文化差异对年味的影响。比如北方地区春节的冰灯庙会、南方的舞龙舞狮,各地过年习俗和年味感受大相径庭,样本局限会使调查结果片面。另外,调查对象的年龄、职业分布也可能失衡。我们接触最多的是同龄人,若调查样本中年轻人占比过高,而忽视中老年人和儿童,就难以全面了解不同年龄段对年味变化的看法。中老年人经历过传统年味更浓郁的时期,他们的记忆和感受对分析年味变淡原因至关重要;儿童作为未来文化传承的主体,其对春节的新认知同样不可忽视。
问卷设计与访谈技巧也考验着我们。问卷问题若表述晦涩难懂、专业术语过多,会让受访者难以理解,影响作答准确性。像询问“您认为经济发展中的消费结构变迁对春节传统习俗传承有何影响?”这样的问题,普通民众可能不知如何作答。问题设置不合理、缺乏逻辑顺序,也会使问卷质量大打折扣。访谈时,我们缺乏经验,容易偏离主题,比如在询问年味变淡原因时,受访者提及春节旅游经历,访谈者若不能巧妙引导回归主题,就会浪费时间,还难以获取有效信息。访谈过程中,营造轻松氛围、建立信任关系也不容易,若受访者心存戒备,就不会袒露真实想法。
受访者配合度与态度问题也不容忽视。随着社会发展,人们隐私保护意识增强,对调查的警惕性提高。我们在街头或社区调查时,时常遭遇拒绝,比如受访者担心个人信息泄露,不愿填写问卷或接受访谈。部分受访者即便参与,也可能敷衍了事,给出诸如“还行”“差不多”之类的模糊回答,不深入表达对年味变淡的真实感受和见解,导致调查数据缺乏深度和价值。还有些受访者可能因自身情绪、观念等因素,给出带有主观偏见的回答,影响调查结果的客观性。
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也是挑战。收集到大量调查数据后,我们如果缺乏专业统计知识和数据分析工具运用能力,就难以挖掘数据背后的深层信息。面对复杂多样的数据,不知如何筛选、分类,使用简单的数据统计方法,可能无法揭示年味变淡与经济发展、社会变迁等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仅统计不同年龄段对年味变淡的认同比例,而不通过相关性分析探究年龄、收入水平、地域等因素与年味感受之间的关系,就无法全面深入地剖析年味变淡的原因。
外部环境变化和突发状况也会干扰调查。调查期间若遇到恶劣天气,如春节期间的暴雪、寒潮,会阻碍大学生外出调查,减少街头、社区调查的有效时间。如学生家里有客人,春节拜年等,社会突发事件,如公共卫生事件再次爆发,可能导致人们减少聚集、改变出行计划,打乱既定调查计划,使调查难以按原计划进行。
大学生开展“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什么年味越来越淡的调查”,需要在样本选取、问卷设计、访谈技巧、数据处理等多方面克服困难,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挑战,才能确保调查顺利进行,得出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五)对策建议
重拾年味: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年味逐渐变淡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社会现象。为了重新找回那份浓浓的年味,我们需要从多方面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
在文化传承与教育层面,学校和家庭应发挥关键作用。学校可以将春节传统文化纳入课程体系,开设专门的民俗文化课程。通过系统学习春节的起源、传统习俗,如写春联、包饺子、祭灶等的内涵,让学生深入了解春节文化的精髓。举办春节文化知识竞赛、传统习俗体验活动,像组织学生一起制作传统年货、搭建庙会场景模型等,增强学生对春节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家庭是传承春节文化的第一课堂,家长要以身作则,在春节期间积极践行传统习俗,给孩子讲述家族春节故事、传承长辈留下的春节传统,让春节的文化记忆代代相传。
在传统习俗创新与发展方面,要赋予传统习俗新的时代内涵。比如春节期间的拜年活动,除了传统的登门拜访,还可以利用现代科技,开展线上视频拜年,让远在他乡的游子也能和家乡的亲人亲密互动,感受家的温暖。对于传统庙会,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和时尚文化,设置科技体验区,展示与春节相关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体验项目,或者邀请知名乐队、网红艺人进行表演,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鼓励各地根据自身特色,挖掘和创新春节习俗,如某些地方可以结合当地的非遗项目,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春节庆祝活动,像制作大型的非遗主题花灯展,展现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春节文化的扶持与推广力度。政府设立春节文化保护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春节传统习俗的保护和传承,资助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和发展,鼓励他们制作传统春节手工艺品。在城市规划中,合理布局春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更多的文化广场、民俗博物馆等,为春节期间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提供场地。利用社交媒体、电视、广播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春节文化,制作精美的春节文化宣传片、纪录片,讲述春节背后的故事和文化价值,提高公众对春节文化的关注度和热爱。
在消费引导与市场培育上,鼓励商家推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春节商品和服务。商家可以设计制作以春节为主题的文创产品,如印有传统春节图案的文具、饰品、家居用品等,既满足消费者对时尚产品的需求,又传播了春节文化。餐饮企业开发具有传统特色的年夜饭套餐,搭配春节文化讲解,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了解年夜饭背后的文化意义。培育春节文化消费市场,举办春节文化消费节,推出优惠政策,鼓励消费者参与春节文化消费活动,如购买传统手工艺品、观看春节主题演出等。
社区和乡村应积极组织春节文化活动。社区可以举办邻里春节联欢晚会,让居民们自编自演节目,增进邻里感情;组织春节美食分享会,让大家品尝各地特色春节美食,感受不同的饮食文化。乡村可以恢复和发展传统的春节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踩高跷、划旱船等,传承乡村的春节文化记忆。通过这些活动,增强社区和乡村的凝聚力,营造浓厚的春节氛围。
经济发展虽然给年味带来了冲击,但通过文化传承教育、传统习俗创新、政府社会支持、消费引导以及社区乡村活动组织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能够重拾那份浓浓的年味,让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六)前景展望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年味变淡是社会变迁的缩影。当我们深入探寻应对之策时,这些策略的前景不仅关乎春节这一传统节日的传承,更影响着整个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展,其未来充满希望与无限可能。
传承与创新传统习俗的前景一片光明。随着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推动传统春节习俗的传承与创新。在未来,舞龙舞狮、庙会等传统活动将获得更多资源支持,得以在全国各地盛大开展。这些活动不仅会保留原汁原味的传统形式,还会融入现代元素。比如利用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技术,为庙会增添科技感,让古老的民俗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届时,春节期间,人们全家出动,参与到热闹非凡的传统活动中,让年味在欢声笑语中重新弥漫大街小巷,成为人们春节必不可少的欢乐记忆。
加强家庭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效将逐渐显现。家庭始终是春节文化的核心载体,随着社会对家庭文化重视程度的加深,未来春节期间,家庭成员之间将有更多互动与交流。春节团聚不再只是吃顿饭、看春晚,而是有更多共同参与的活动,如一起制作传统美食、写春联、讲述家族故事等。社区也将在春节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组织邻里间的春节联欢活动、互助拜年等,增进社区凝聚力。长此以往,社区内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家庭关系更加紧密,春节成为强化亲情与社区情感的纽带,让年味在家庭与社区的温馨氛围中愈发醇厚。
媒体引导与文化传播将开辟新的局面。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将为春节文化传播带来新契机。在未来,各大媒体平台会在春节期间推出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以短视频、直播等形式展示各地春节习俗、传统美食制作过程等,激发人们对春节文化的兴趣。社交媒体也将成为春节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人们通过分享自己的春节故事、拜年视频等,形成春节文化传播的热潮。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能够借此了解到更加多元的春节文化,让春节文化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让年味在文化传播中跨越地域与年龄的界限,深入人心。
政策支持与文化产业发展将为年味回归注入强大动力。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政策,将为春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未来,春节相关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将更加丰富多样,从春节主题的文创产品到春节文化旅游项目,都将成为人们体验年味的新方式。比如,以春节为主题的文化小镇,融合民俗展示、传统手工艺制作、特色美食体验等多种元素,吸引游客前来感受浓厚的年味。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能创造经济效益,还能为春节文化传承培养专业人才,为年味的长久延续提供坚实基础。
尽管在经济发展背景下年味曾有变淡之势,但通过传承创新习俗、加强家庭社区文化建设、发挥媒体传播作用以及借助政策与文化产业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年味将重新焕发生机。在这些对策的推动下,春节将再次成为承载中华民族深厚情感与文化记忆的盛大节日,让每一个中国人在春节中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让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熠熠生辉。
(七)结论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浪潮下,探寻年味变淡对策的征程虽充满挑战,但前景依旧光明。从文化传承角度,传统年俗的创新与数字化传播,能让古老习俗重焕生机,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筑牢年味根基。社会层面,社区、乡村组织丰富多样的集体年俗活动,增进邻里互动,重拾往昔热闹与温情。经济上,合理引导春节消费,平衡商业与传统,让春节消费成为年味的增色而非冲淡剂。只要各方携手努力,定能让年味在新时代稳步回归,使春节这一传统佳节持续散发独特魅力,承载起民族情感与文化记忆。
 
作者:罗怡婷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翱翔之翼丨“做黄河的守护者”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赴菏泽市工作队圆满结束!
  • 安徽学子返家乡:深入基层群众,提高就业能力
  • 华北电力大学电力工程系“红色记忆、百年传承”实践团赴多地开展“胸怀强国之志,厚植爱国情怀”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