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缘结‘和’蔬,情系‘历阳’”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团队于6月28日前往和县兴圩村,实地参观黑木耳产业园基地与其他促进乡村振兴的村内设施,探寻兴圩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的财富密码。
团队成员首先前往村内所设“道德积分银行”。据了解,“银行”通过一套严格的《评定细则》给村民们的日常行为进行打分,并记录为“道德积分”,该积分可用于村民兑换“银行”内的日用品。
为表现对大学生团体的支持,村党总支书记王燕和村内网格员邢宏萍带领团队成员前往黑木耳产业园基地进行实地学习。在基地中,王书记热情地向团队介绍着基地为村庄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以及基地是如何提供就业、让村民实现劳动脱贫。在六月份木耳采摘的时节,村民们受邀前来,一天工作8小时可以得到100元左右的工钱。同行的网格员邢宏萍向团队成员说明道:“基地中木耳售出后,所得资金主要用于村内设施建设,最终还是要用到老百姓身上。”
王燕书记在向团队成员介绍黑木耳 (桑林娜摄)
在参观黑木耳产业园基地时,王书记曾表示:预计将产业园基地与农家乐模式相结合,在开发了土壤本身的价值后,乡村独有的风情和魅力也是要发掘的。在黑木耳产业园基地内,村党总支书记王燕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并向团队成员发出真挚的邀请,期待着团队的下一次学习实践。
王燕书记与团队成员合影留念 (邢宏萍摄)
从黑木耳培育基地离开,网格员邢宏萍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村内育秧厂,热情地介绍着育秧机的工作原理,并解释了机械化育秧相较于传统育秧方式的优点。据了解,机械化育秧不但可以提高播种均匀度,还可以为种子出苗生长提供优质的营养温床,更能大幅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并使床土利用率提高。针对“育秧取土难”的问题,兴圩村大胆尝试,使用了更加现代化的机械育秧,大幅提升了秧苗的出秧率。
经过在兴圩村的一系列所观所感,“缘结‘和’蔬,情系‘历阳’”团队表示,要想深刻了解现在乡村振兴的潜能与动力,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深入实地学习,走出校园、走进乡村才能更直观感受到现阶段乡村振兴的发展潜力。为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加强城市与乡村间的联系,团队成员也表示,要结合自身能力与所学领域知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侯亮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