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苏学子三下乡实践报告:用爱支教 助力孩子成长

发布时间:2023-08-29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摘要: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向阳花”志愿支教服务团队,在团校张玲玲老师的带领下与睢宁市政府取得合作,开展大学生下乡支教活动,主要帮助中小学生与外界架起一架沟通的桥梁,现在,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因亲情关怀缺失,家庭教育匮乏等一系列问题,产生了种种问题,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更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应多多关注并且参与孩子们的成长,齐抓共管,为了使他们在阳光下健康的成长,“向阳花”支教团队,在去支教之前,整合了团队资源,通过线上沟通的方式,改进教育方式,因材施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多样的课程为主线,交流多种渠道。同时支教团队根据姚集与古邳儿童的学情设置了特色课程:中国传统文化,党史教育,粘土课程,书法培训,非遗艺术等内容,带给孩子们一个有内容,且充实的暑假。      
本次支教活动,围绕乡村低年级儿童进行,希望通过本次支教让乡村儿童能够更多的接触外面的世界,对除了课本以外的知识,对外面的世界要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从而激发兴趣,帮助孩子们提升艺术修养,助力孩子成长,同时也对大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是一次难能可贵的经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孩子们合影
关键词:三下乡;因材施教;支教;助力成长
  • 实践背景
近年来偏远地区推进纯正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由于城镇教育的地方财力人力存在悬殊,这许多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问题,人民文化水平有限,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这些问题都影响到了农村教育,并不能达到国内的平均教育水平,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乡村教育思想,以知识教育打开孩童们的成长道路,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成员们在当地开展了趣味课程。
  • 调研方法与过程
本次支教采用了线上与线下双重调研,在去支教前,我们与当地政府取得合作,提前沟通当地孩子的学情,了解到孩子们缺少的那一部分,进行针对性的设置课程,随后我们去往实地进行了深入的了解,与负责人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明确此次支教的目的,以及面临的困难,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带给留守儿童温暖。 
  • 实践内容
  • 主题教育活动
  1. 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是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言,是全国各民族通用的语言,同时,也是日常交流的工具,由此可见说好普通话显的尤为重要,姚集镇的孩子受到大环境的影响大多都说方言或是徐普,很少有孩子能够流利的讲好普通话,实践团成员根据此类情况,由单个词切入,开展教学工作,孩子们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以绕口令比赛的形式丰富课堂,气氛热烈,最后的自我介绍环节,实践团成员们鼓励孩子们勇于自我上台发言,练习普通话的同时又锻炼他们的胆量与语言组织能力,这让我们看到孩子们的可爱,又体会到他们成长中的艰辛。这更加坚定了我们“推普”的决心,为祖国蓬勃发展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给孩子们上普通话课程
  1. 党史教育
为了正确引导孩子们的爱党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党史课上,成员给孩子们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以及由来,通过短片的方式告诉孩子们先辈创业的不易,同时也联系到了当今社会的杰出贡献者张桂梅女士,作为我们新时代的榜样与模范代表,来讲述了她的故事,希望通过此次党史教育课堂,激发学生“风雨无阻向前行”的进取精神,争当“躬耕平凡,成就非凡”的拼搏后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下一个百年目标不懈奋斗!
  • 趣味课堂项目
  1. 趣味粘土 手作万物
手做粘土的意义在于用自己的双手体验创造的乐趣,手作本身承载的意义与价值远超它本身,用爱教学,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课堂上,实践团成员们利用视频讲解与手把手教学,让孩子们感受艺术的魅力,了解粘土基本的制作方法,并指导孩子们动手制作自己心仪的模型,每一位孩子都仿佛一个小小艺术家,在粘土的世界里释放出无限想象力,在志愿者的陪同下,孩子们在艺术的世界里遨游。在课程结束后,孩子们高兴的分享自己的作品,这也更好的激励了志愿者们不断向更高的要求奋进,给予孩子们力所能及的帮助,希望通过此次课程,让孩子发挥无限的想象力,用童心看世界。
  1. 书法课堂 感受文化魅力
“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设置此课程在传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的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陶冶情操,帮助孩子们理解基本汉字结构,掌握书写技巧,同时,实践团成员通过观察孩子们的握笔、坐姿,及时发现不正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的纠正,帮助他们掌握正确坐姿一件握笔,培养好习惯,在书写过程中发现优秀的学生,会进行奖励,来激励更多学生,开展此次课程是希望能为更多的乡村学生带去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希望,在支教的最后,成员与孩子们以游戏的方式将书法课的用具作为奖品,奖励给感兴趣的孩子们。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授书法课
  • 实践活动意义
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仅给予留守儿童教育资源方面的补足,以开展爱心暑托班的形式将温暖带给孩子,陪伴在孩子身边,也能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只有深入实践中,才能更好的锻炼自己、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三下乡”这堂课上,不仅给孩子们上了一堂课,这也是支教成员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课。此次实践活动也被各大当地媒体争相报道,我们与孩子们的故事发表在了“学习强国”“睢宁官方媒体”上,引来了不少关注,志愿者的到来满足了孩子们对外面世界不断探索的欲望,相信通过此次支教,孩子们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走出姚集,面向社会,学成之后为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在暑托班结束之后,举行了结班仪式,成员与孩子们共同分享了美味的大蛋糕,孩子们还表示,希望爱心暑托班明年再办,我们明年还来。
  • 实践感悟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受益匪浅,这段经历不仅让我深刻地了解了农村的生活和教育环境,而且让我体验到了付出和被付出的意义,在农村,由于资源的匮乏和发展的滞后,孩子们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他们面临着很多困难,一些孩子凭借自己的能力从家乡走了出去,就再也没有走回来,我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摆脱贫困的家乡,而是为了家乡摆脱贫困,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善一些落后的农村教育水平,为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堂课,也是我大学生涯中难忘的回忆与宝贵财富,为我今后出入社会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千里之行,始手足下”,不能只一心只读圣贤书,却缺少了一种宝贵的社会实践能力,其实,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引导我们大学生从校园生活过渡到社会生活的最好的抉择之一。因为社会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在不盲目自卑的同时,也不能缺乏自信;懂得了责任需要担当,在实践中开拓眼界,艰苦的环境让我时刻警醒着,今后我将以更加谦卑的姿态去面对人生中的每一场挑战。
 
 
作者:王心艺 来源: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向阳花实践团
  • 走进河南博物院,领略华夏文明之光
  • 大学生参观博物馆----传承家乡文化
  • 星火点亮青年火炬,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西安邮电大学赴西咸
  • 传承红色基因,书写华彩青春——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暑期社
  • 一苏大二苏大:重走红色足迹 寻访中华苏维埃历史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