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京财经大学“飞‘扬’之旅”实践团队赴扬州开展文人香事和绿杨春非遗项目调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3-08-2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报告名称:关于扬州非遗项目文人香与绿杨春当代传承与未来发展的实践报告
学校:南京财经大学
指导教师:楚燕
实践地点:扬州云水三千香事馆、仪征捺山、仪征聚源春茶叶合作社
实践时间:2023年7月至8月
作者:汤可心、戴羽辰
摘要:扬州自古以来便是文人荟萃之地,其中文人香文化就是扬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个分支。传统的文人香事在宋元尤其鼎盛,而在晚清衰亡,甚至一度出现断层的现象。这特殊独有的香文化,将扬州与其他文化古城区分开来,给扬州更添一抹风雅之色。此外,另一种清香也仅在扬州散开——绿杨春。然而,绿杨春的市场靶向与自身宣传发展困境以及文人香事的传承与精神内涵现代化解读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究。我们旨在让扬州的这两项优秀市级文化走得更远、更长久。
关键词:文人趣味;精神内涵;文人香事;绿杨春;市场营销;守正创新
一、文人香事
1.调研背景
为响应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司长王晨阳“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号召,助力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蓬勃发展,我们形成了一个六人小队,旨在探寻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如何探寻新发展道路并与现代生活巧妙融合,真正地实现“为我所用”并服务于人民社会。其中,我们挑选了具有象征性典型性的非遗项目——文人香事进行进一步研究,目的是让文人香事的文人趣味融入现代生活、复兴传统文化、开拓新时代传承思路。2023年7月,我们来到扬州市广陵区瘦西湖风景区“云水三千香事馆”并与制香老师张玲交谈,切身感受文人香事的魅力。
2.调研目的
2.1深入了解文人香事历史文化
“云水三千香事馆”坐落在扬州市广陵区瘦西湖风景区内,馆内古朴雅致,木桌和木椅整齐排列着,透过玻璃可以观赏到小桥流水人家。张玲介绍到,“文人雅士大多善于制香,他们会将香赠送给文友。宋代时期,文人间流行斗香,他们将各自的香进行品评、比试,是一种生活中的趣味。”
用香文化在中华大地上历史悠久,是华夏文明的象征,它与茶文化、插花文化并称为中国的三大文化现象。[1]华夏文明自上古起,就有熏燎祭祀的传统,宋代丁谓《天香传》中有曰:“香之为用从上古矣。”最晚至魏晋,熏香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唐宋以来,随着外来香料的大量输入,逐渐形成了以文人为主导的用香文化,各种香具、香料、香谱、香仪都日趋完善,并留下了诸多关于香事的诗词歌赋。
2.2探究文人香事精神内涵新时代的新形态
我们在馆内尝试了香丸和篆香的制作,整套制作流程下来时间为30分钟左右,时间不长不短非常适合休闲的时候制作。张玲老师说文人香重在香陪衬下的琴棋书画等文人雅事,香能让人的心平静下来,更适合当今浮躁的社会下年轻人寻觅心灵的恬静。
古与今,文人香不变的是其让人慢下来享受片刻时光的能力,改变的是精神内涵所附着的物质形态。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中,传统香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扬州“云水三千香事馆”延续着这一古老文化的传承。[2]
2.3开拓文人香传统文化传承新思路
目前市场上传播传统文化的途径仍然较为单一,大部分仍然以旅游带动为主,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年,我们欣喜地发现,互联网的赋能和文创产品的研发又让传统文化离我们更进一步。[3]但是,我国目前文创产品发展现状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产品市场调研不足、营销渠道单一、个性化缺失以及文化元素探索不足等问题,这为研究文创产品营销策略提供了极大空间。例如,在进行文创产品创作时,一定要注重文创产品的创意与研发,加强对传统文化内涵的深度挖掘,并且将产品与文化内涵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讲好中国文化故事,建立文化自信。
2.4调研意义
“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宣传,这是个传统文化复兴的时代。香事馆在节假日和农历三月会迎来人流量高峰,同时也会随着旅游淡季旺季周期性变化。”让张玲欣喜的是,人群中青年人占大多数,并且许多人会穿着汉服体验制作过程。同时很多的家长也会带小孩子前来学习如何制香,于是香事馆也开展了相应的亲子体验套餐活动。
此次调研发现扬州文人香事文化宣传正处于平台期,急需突破与创新,并且需要对未来文人香事文化未来传承方向进行正确把握,真正做到文化融入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去,既能登上大雅之堂,也下得了大街小巷。
3.调研方法
3.1实地走访与访谈调查
我们实践队队员针对张玲本人传承非遗项目的经历以及文人香文化传承新时代新思考等进行实地走访与采访。
3.2调查问卷


我们一共收集到了102份问卷反馈。调查问卷显示,半成人群表示不了解或者不太了解扬州文人香文化,其中不太了解的人群比完全不了解的人群多。由此可见,文人香文化的宣传并未做到位,民众普及率较低。
此外,关于文人香产品的购买,我们将其主要分为线上与线下两种渠道。排除不太了解或不了解的人群从未购买过文人香相关产品,大多数人选择在线下门店购买而非线上平台购买。与此同时,我们还了解到线上平台所售卖的产品质量大多参差不齐,这也是人们选择线下的原因之一。基于现状,我们建议多元化开发文创产品,线上线下双管齐下,平台积极整治产品参差不齐的现状,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为消费者负责。
  • 绿杨春
1.引言
 我们在完成与文人香有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后,将工作重心转移至助力绿杨春产业发展。古人云“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绿杨春茶名便是出自此处。
2.实践过程
2.1仪征是天然的绿杨春生长之地
仪征捺山有适合绿杨春的生长环境,其绿杨春生产量占全扬州市90%以上。在仪征捺山社会实践当天气候炎热,光照强度大,给开展户外实践的我们带来不小困难。我们团队成员积极克服困难,头顶烈日,坚持完成了对当地农户和茶厂工作人员的采访。
在捺山山脚下,我们拜访了当地农户。在会客室中,我们向她询问了茶叶种植的相关问题,包括茶叶种植方式,个体茶叶种植规模,后续加工方式等等。我们了解到绿杨春在春季采摘,目前正属于农闲时期,当地农户会发展副业以提高收入水平。
农户向我们详细介绍了绿杨春的生长条件。绿杨春适合生长在弱酸性土壤中,将适量需要达到每年800mm左右,喜爱低山丘陵地形,与仪征的气候条件相符。
2.2绿杨春辐射带动仪征农户
我们跟随着农户的脚步一同前往茶田内。由于采茶季节已过,加上天气过于炎热,茶田中并没有农户在从事生产工作,不过我们仍然被连绵起伏不绝的茶田震撼。[4]仪征全市拥有优质茶叶生产基地4万亩,位居全省产茶县前列,茶叶总产值达到800吨,全年茶叶生产总值达到10.2亿元,辐射带动农户1.8万户。
2.3绿杨春制作工艺繁琐
告别了当地的农户,我们又拜访了当地茶叶合作社负责人马俊老师。扬州聚源春茶叶专业合作社处枣林湾旅游度假区,是仪征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会会长单位,共有员工100余名。几经波折后,我们终于来到了仪征市区,见到了负责人马俊老师。作为农村茶叶合作社负责人,马俊老师主要负责合作社的日常运作,包括茶叶的种植到后期产品处理包装销售。他本人也获得了仪征地区农业技术能手称号,拥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为我们社会实践调研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帮助。
在马俊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位于合作社内的茶叶生产车间。车间环境整洁,光线明亮,为工人们提供了较好的生产环境。由于茶叶采摘季节已经过去,生产车间的人数并不是很多,避免了因为我们参观可能产生的打扰。马老师向我们依次介绍了生产机器,这些形态迥异的机器负责不同的工序,包括杀青、理条、初烘、整形、足干、挑剔等等。随着工序的推进,新鲜的茶叶逐渐变为我们常看到的商品。绿杨春茶叶翠绿油亮,品相丝毫不亚于人们所熟知的西湖龙井、碧螺春等绿茶。
2.4绿杨春茶田新面貌与思考
参观完茶叶生产车间后,我们跟随着马俊老师的步伐来到了位于合作社后山的示范性茶园。与普通茶农的茶田相比,这里显得更加整洁规范,面积也更加庞大。该合作社生产的茶叶以绿杨春为主,但也有龙井、六安瓜片、碧螺春等品种。除了满山的茶树,示范区内还有旅游休闲的配套设施,在采茶季时可以开放旅游,提高合作社收入。我们发现当地茶文化特色不够鲜明,无法给游客留下深刻的记忆。[5]为保证茶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政府和企业应整合文化和旅游方面的资源去领悟茶文化特色,这样才能创新旅游发展状态,丰富茶文化内涵,促进文化旅游充分发挥。
3.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在合作社会客区,马老师就绿杨春持续性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展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绿杨春产品质量优秀,但是种植规模小,产量小,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合作社计划提高绿杨春整体产量,先满足扬州本地需求,再向外地运输,达到逐步扩大市场规模的目的。相较于知名绿茶龙井,碧螺春等,绿杨春品牌认可度不高,互联网大潮是新时代的新机遇,应该趁此机会提升其知名度。我们也将帮助合作社和茶农们在自媒体平台上宣传绿杨春产品,助力仪征绿茶发展。
4.措施及建议
绿杨春发展在守正的基础上亦要创新,注重传统文化的年轻表达,给品牌注入新的内涵,创新营销模式,依托茶叶的品牌文化,发展特色文化,如养生休闲,网络国潮等。随着目前爱上国潮,爱上传统文化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如何吸引年轻受众注意成为了绿杨春抢占未来市场的努力方向。实践队员们也将帮助绿杨春产品向外推广,无论是借助网络或是向自己的好友同学推荐,大家都将尽自己的一份力。
  • 结语
经过此次社会实践,我们深刻了解了扬州市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两名璀璨明珠的历史背景、现今发展道路以及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的社会实践能转变传统的非遗传承思路,真正地让非遗与人民生活相辅相成、相互交融,让非遗知名度不再仅靠着单一旅游业的发展而呈季节性波动,而是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与现代文明握手、交相辉映。
参考文献:
[1]于洁,魏洁.文人香事[J].大众文艺,2014,(18):266-267.
[2]肖为. 扬州城市的别样芳“香”[N]. 扬州日报,2022-04-17(004).DOI:10.38283/n.cnki.nyzbr.2022.001118.
[3]黎荔.消费者价值感知维度下的文创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中国商论,2023(15):87-90.DOI:10.19699/j.cnki.issn2096-0298.2023.15.087.
  1. 高云祥.仪征市茶叶产业的SCP分析[R].仪征:仪征市政法委
  2. 肖黎.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茶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福建茶业.2020(10):149
 
 
 
 
作者:飞“扬”之旅社会实践队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让科技扎根土地,为乡村振兴献力——塔里木大学食品科学与工
  • 宣传科学技术,繁荣农村经济 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活
  • 勤学不辍练内功,春风化雨育新人——访山西省运城市垣曲中学
  • “食·践”逐梦行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