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文化因传承而永存并得以发展

发布时间:2023-08-1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剡溪蕴秀异,嵊州——万年小黄山,千年唐诗路。
7月1日至7月6日,金融管理学院“弘扬中华文化,凝聚传承力量,寻技嵊州非遗”实践团赴浙江嵊州在校、院团委“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主题号召下,前往浙江省嵊州市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的第一站。
在近六天的行程中,团队依次走访了嵊州市区、黄泽镇、文创园、施家岙等四个地区。
非遗传承的灯塔
 为研究嵊州非遗文化的传承状况,寻找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路径,实践团队前去拜访竹编、泥塑、根雕的传承人。
实践团成员在与竹编传承人吕爽交流中了解到原来一件精美的竹编作品,是需要很多技艺学识在的,并且需要不停的休整,不能有一点的瑕疵,制作时间是以年为单位的。每一件非遗文化背后都是几代人时间经验技艺学识的沉淀和传承。
在与泥塑传承人宓风光交流中得知泥塑,作为一种传统的工艺美术形式,自古以来就承载了人们对于美的追求和灵魂的表达,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宓风光大师则将泥塑艺术发挥到了极致,他的作品精巧细腻,栩栩如生。在参观过程中,宓风光大师向我们详细介绍了泥塑从新石器时期到如今的发展历史,这是经过了千百年来的文化沉淀。在谈及泥塑艺术时他强调:“不管是做艺术、做人还是学习都要纯一点。”
在与根雕传承人郑紫东交流中认识到传统嵊州根雕艺术的精髓在于“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现如今为了更好适应市场需要,嵊州根雕艺术也有了创新和发展,融入了更多的元素。并且他表示,因为现在根雕从业者的年龄已经开始年轻化了,且还有校企合作等形式来帮助根雕传承,所以根雕的基本传承情况较好。观赏展览期间,实践团队还参与了根雕艺术的互动体验活动。在天趣阁,成员们接受根雕师傅的指导,学习根雕的基本技巧和创作过程,团队成员们亲手雕刻树根,感受根雕艺术的魅力和创作的乐趣。
文化瑰宝的传人
7月4日,团队成员来到了“越剧艺术家的摇篮”——嵊州越剧艺术学校,了解有关非遗传承人培养的相关情况。施丹妮老师带领四名学生盛情接待了实践团成员。在与老师同学的交流中知晓:学校坚持“百教不如一练,百练不如一演”的戏曲教学理念,让学生经常进行舞台实践,锻炼演技,积累经验,同时也会让学生参与到送戏下乡活动中。实践团成员还亲身体验了越剧的表演,在实践中体验越剧的魅力。
7月5日实践团前往嵊州越风美术学院。在与几位大师的交流中成员们了解到越风美术学校的专业设置、办学特色、合作交流等,学校在平时也会开设寒暑假班、公益课以及进社区的活动。
在拜访竹编、泥塑、根雕、越剧等嵊州非遗传承人们,向他们了解目前非遗的发展状况、未来趋势后,成员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性,感受到嵊州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精湛技艺,也意识到当代人需要努力去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
 
作者:高佳瑶 俞佳文 张雅倩 来源: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嵊州社会实践团队
  • 助力国防教育,续写迷彩青春
  • 助力国防教育,续写迷彩青春
  • 8月4日,“戎军”实践志愿队来到六安市霍山县黑石渡镇中心学校。围绕“助力国防教育,续写迷彩青春”这一主题,对该校六年级学生展开宣
  • 08-14
  • 筑梦小岗发展,助力非遗传承
  • 筑梦小岗发展,助力非遗传承
  • 炎炎酷暑,仲夏七月,我怀着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筑梦小岗发展,助力非遗
  • 08-14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