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筑梦小岗发展,助力非遗传承

发布时间:2023-08-1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炎炎酷暑,仲夏七月,我怀着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筑梦小岗发展,助力非遗传承”。在活动开始前,我就已经在历史课堂上、在老师的讲解中了解到了小岗村改革的那段敢为人先的历史,因此对本次实践活动充满了期待。
  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云朵,我跟随着团队正式从学校出发。看着窗外的风景逐渐从繁华的都市变成一片青绿的农田,一座座高楼变成了一片片红砖绿瓦的平房,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抵达目的地后,在等待团队其他成员的同时,我们趁着空闲的时间沿着小岗文化一条街进行参观,街边牌坊工整,街里邻居热情好客。
  成员集合完毕后,我们首先前往小岗村村委办事处,在那里我们见到了几位村干部,他们亲切地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并与我们进行了座谈。在讨论中,书记为我们介绍了小岗村的发展方向与近况。我从中也了解到了小岗村现在主要的产业和经济来源。一是红色旅游,当地的红旅产业机制依照“政府引导,企业运营,市场化运作”。同时与各地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形成产业链条,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在非节假日等旅游旺季时,同样有长期经营的互联网+电商模式带动农产品的的输出,致力于通过“一户一品一网店”的运营模式,帮助农户将产品销售出去。小岗村目前也已实现从“户户分田”到村民对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种种政策大力鼓励了村民们的积极性,对当地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之后我们切身体验了小岗村红色旅游的建设情况,沿着一条友谊大道便包含了几乎所有的参观项目。道路两旁有一些售卖手工艺品的小商贩,其中不乏凤阳当地有名的民间艺术——花鼓。旅游观光车来来回回,每一辆的乘客都满满当当。我们依次参观了当年农家,大包干纪念馆,沈浩纪念馆等景点,感受到红色旅游魅力的同时,也对曾经那段的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与思考。
  时间过得很快,我们在几项活动后饥肠辘辘,来到了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金昌老人办的农家乐——金昌食府,严金昌老人热情的带我们参观了农田,并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分享了他记忆中的小岗村变化,严金昌老爷爷寄语青年学子:“要肯实践,愿实践,把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继续传承下去。要好好学习,学得本事,学成归来要报效祖国和家乡。”我们在金昌食府吃了午饭后稍作休息便开始了后续的行程。
  成员采访严金昌老人。何山 供图
  前往当年农家,我们拜访了凤阳花鼓非遗传承人,有幸看到了两位传承人精彩绝伦的表演,亲身参与到非遗文化直播中,我们既紧张又兴奋,两位传承人还教给我们一些花鼓的基础演奏手法与唱腔,在较长的心理斗争中,我终于敢于开口,唱出凤阳花鼓戏,两位老人给予我们极大的肯定。随着直播人数的不断增加,我竟是第一次深刻认识到新形式下非遗文化传承的高效与便捷。与此同时我们从中获得了极大的乐趣。之后我们对两位传承人进行了采访,从传承人口中了解到凤阳花鼓的历史与传承现况,受益良多。传承人谈及如何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称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工作。传统文化要怎么传承,作为传承人自己心里必须要有底。凤阳花鼓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它有着自己的标准规范。作为传承人要一直在传承一线努力做好传承工作。
  与凤阳花鼓非遗传承人交流。何山  供图
  从此次的社会实践中,我深刻了解到我国乡村的发展现况,团队成员们不畏酷暑,不惧挑战,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积极投身乡村振兴,把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自觉融入新时代追梦征程,利用所学知识,为乡村振兴铺路架桥,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助力智慧农业发展与乡村振兴,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使命与担当。同时也切身体会到我国非遗文化的
  魅力所在,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宣传非遗文化。做好非遗文化的传承工作不仅与非遗传承人有关,同样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青年一代更应为非遗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何山 张佳 来源:安徽农业大学
  • 筑梦小岗发展,助力非遗传承
  • 筑梦小岗发展,助力非遗传承
  • 炎炎酷暑,仲夏七月,我怀着饱满的热情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理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的主题是“筑梦小岗发展,助力非遗
  • 08-14
  • 参观千年文物,学习红色精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