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农学子三下乡: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缅怀烈士
“历史不能忘记,回想当年峥嵘岁月,我们很受教育。”这是习总书记在2013年11月25日上午来到位于山东临沂的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表达对先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的敬意,并参观了沂蒙精神展。“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跨过了漫长的历史阶梯,仍是代代相传、经久不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沂蒙山实践团赴华东革命烈士陵园,缅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华东军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沂蒙山区孕育了数不清的英雄儿女,无数英烈的热血撒在这片热土上。
历史的起点,无私的沂蒙
为纪念自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至解放战争时期中在沂蒙山区境内战斗、工作牺牲及沂蒙山区在外地牺牲的革命烈士们,山东省人民政府决定在临沂兴建大型烈士陵园,其地理位置与沂蒙革命精神纪念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49年4月,是全国大型革命纪念园林之一,华东地区最大的革命烈士陵园。园内共有塔、堂、馆、亭、廊、坊、墓等大型纪念建筑物19座。
革命烈士纪念塔位于陵园中心位置,塔高45米,建筑形式为五角亭柱式,也称五角立体塔型,全部由花岗石,石灰石,钢骨水泥构成,分为塔台,塔身,塔顶三部分,塔顶缀以大型景泰蓝质红五星。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贴金大字为毛主席亲笔手书。
革命烈士纪念堂的建筑形式是双层古宫殿式,东西长45米,南北宽19.6米,高21.4米。纪念堂内影壁上的题词“人民革命的烈士们永垂不朽”、“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为周恩来、任弼时的亲笔专题。看到堂内巨大石质联碑上的一个个人名,实践团的成员们缅怀、纪念所有的烈士,献上对烈士们的深深敬意。
沂蒙精神在当下,延续传承在“更新”
新中国成立后,沂蒙地区的广大党员干部们不仅要面对战争带来的创伤,还要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他们坚持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团结一心,同甘共苦,努力地改变着沂蒙山区贫穷落后的面貌。
山东省委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挖掘和弘扬沂蒙精神,结合沂蒙地区作为革命精神重要诞生地的资源优势,探索适合沂蒙地区发展的方向,出台许多重要的政策法规。只有深刻领会、把握沂蒙精神的丰富内涵,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才能更好地传承与弘扬沂蒙精神。
在各界的支持下,沂蒙精神逐渐融入了百姓的生活,在学校、社区、企业等地都能看到沂蒙精神的海报及介绍。新的历史时期,沂蒙人民也坚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大力学习、宣传、弘扬沂蒙精神,不断赋予沂蒙精神新的时代内涵。
作者:邓佳林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长征源头悟初心,于都河畔再出发
-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7月4日至7月10日,景德镇陶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长征源头悟初心于都
- 08-15
- 学习白求恩精神
- 为缅怀白求恩同志,弘扬白求恩精神,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引领广大青年学生在追忆英雄故事中感悟精神真谛,电力系赴革命基地社会
- 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