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调研三——生态振兴
致力三农工作、着眼农作物生产
商洛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贯彻落实措施》。《措施》按照“决战脱贫、做强农业、补上短板、加强治理、强化保障”的思路谋篇布局,旨在全力攻克脱贫攻坚最后堡垒,补上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
《措施》强调,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提出了脱贫攻坚具体工作任务,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指出了保持现在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重要性,强调了强化督查考核和宣传,要求做好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措施》要求,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出了稳定农业生产,重点巩固粮食生产、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壮大“商洛木耳”等菌果药畜特色产业、推进消费扶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重点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支持创业就业,提高农民增收能力和财产性收入。
《措施》要求,坚决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提出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农村道路建设和管护,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确保农村基础设施建好、用好、护好。提出了要切实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重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解决农村基本医疗保障突出问题,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能力,加强补强农村人才弱项。
《措施》要求,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提出了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带头作用。提出了建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立文明和谐乡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
《措施》强调,强化保障措施。建立优先保障“三农”政策体系,在财政支持、融资担保、税收优惠、农业保险等方面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全力做好农业农村用地保障,明确农业农村各业用地的硬指标。推动人才流向农村,引导和鼓励各行精英返乡创业和服务发展。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大新技术、新品种、新业态运用并支撑农村发展。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7]
“炉岔沟,麻石头,十料庄稼九不收”,这是过去丹凤县龙驹寨街办马炉村的写照。近年来,马炉村借扎实开展“党旗引领脱贫路”活动,扎实整顿村“两委”班子,将党支部建到产业链上,大力发展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和光伏发电产业,组织引领带动群众脱贫。2018年,马炉村成为丹凤县率先实现脱贫出列村。[8]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马炉村开办了脱贫攻坚“农民夜校”,组织夜校授课队伍,邀请老战士、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和先进事迹。开展技术培训后,村上很多人都成了山茱萸科管土专家,成立了科管服务队,20多名队员为本村村民科管山茱萸1200多亩,还为邻村科管辐射面积达到2000多亩,2017年该村74户304人顺利脱贫出列。
针对部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不足和“等靠要”思想,丹凤县采取“扶志”与“扶智”双管齐下,创新载体,积极实施精神脱贫“四扶五风六化”主题行动,以精神文化铸魂,以思想道德润心,诊疗思想贫困顽疾,鼓励贫困群众致富思进的信心勇气,激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凝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精神力量。[9]
时间:2022-09-07 作者:魏国欢 来源:商洛日报 陕西日报 关注:
- 西油学子三下乡:阆中行
- 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为了进一步学习和宣传党史,西南石油大学暑假三下乡星火燎原实践队来到了阆中长征红军纪念馆。
-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