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易班新媒体组成的西安鼓乐调研团开展了以“丝路匠心情青春报国志”为主题的2022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团通过走访参观东仓鼓乐社、集贤西村鼓乐等,了解西安鼓乐,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功能与价值,面对面感受西安鼓乐独特魅力的同时,依托当地教育资源需求和学校实际,充分发挥团队成员专业特色优势,围绕传统文化、垃圾分类、急救知识科普、亲情陪伴等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支教活动,依托易班新媒体平台,以青年之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习得宣传非遗知识,以文化宣传与专业技能为民族文化自信与传承贡献学前青年的力量与智慧。
“奇丽的妆容,曼妙的舞姿,磅礴的音乐,配上代代乐师以生命传承鼓乐灵魂的精神,看完有一种穿越到大唐盛世的错觉,这趟太值了!”观看完融合了大唐乐舞和西安东仓乐社演奏的创新舞台剧《鼓》,同学们惊叹地说道。
在走访西安东仓鼓乐社期间,成员们集中观看了这一场融合了鼓、乐、歌、舞、剧多种艺术形式的鼓乐舞剧,拜访了西安鼓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东仓乐社副社长赵筱民就东仓乐社的历史沿革、创新演绎及保护传承等问题同实践团成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西安鼓乐起源于隋唐,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大型民间乐种之一,主要流传于西安城区及沿终南山的周至、长安等地。实践团还前往周至县集贤镇,实地走访了南集贤西村乐社,并拜访了西安鼓乐国家级传承人田中禾以及省级传承人、南集贤西村乐社社长田孝梨两位老师,成员们驻足与此,充分发挥新媒体特长,以文字、镜头记录西安鼓乐中的精华和本真,以实际行动彰显鼓乐之美,以青春之歌奏响传播乡村振兴故事的乐章。
“平日是辛苦劳作的农民,拿起乐器就是技艺高超的乐师。”在观看完南集贤西村乐社的精彩演出后,省级传承人、南集贤西村乐社社长田孝梨老师介绍说,“鼓社的传承者代代靠农业生活,农忙时拿起锄头务农,只要空闲就拿起乐器。这是我们身上肩负的责任。”
一间干净宽敞的研习所,摆列整齐的乐器、桌椅,黑板上书写着工整的工尺谱,可亲可爱纯朴的乐人们……走进南集贤西村乐社,充满了古朴且有历史厚重感的氛围,当实践团成员们拿起乐器,传递鼓声,感受这千年遗韵带来的独特气韵,不仅意味着体验、参与、学习,也意味着重温久远的传统,追寻文化的根脉。
乡村振兴,教育先行。为助力乡村基础教育发展,实践团还前往周至县二曲幼儿园,开展包括音乐、手指操、绘画、游戏等特色课程,力争让孩子们得到新鲜有趣、多姿多彩的成长体验,启迪心智,开拓视野。
据介绍,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易班新媒体实践团还将继续依照此次调研成果,开展后续一系列活动,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让非遗更好展现中国文化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