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调研四——组织振兴

凤冠新城使居民在乡村享受城市的便捷服务

“十三五”以来,商洛市自然资源局(移民办)作为承担全市34%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迁脱贫工作任务的主责单位,通过五年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搬迁安置任务。全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4.98万户19.45万人,三分之一建档立卡贫困群众搬出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区域,为贫困群众按期脱贫、增强发展潜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全市进城入镇安置搬迁对象16.53万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07.4亿元,建成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247个,完成易地扶贫搬迁旧宅基地腾退4.7万户,拆旧3.8万户,复垦复绿3.8万户,腾退旧宅纳入增减挂钩3000余亩,可获取收益8亿多元。
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总投资107.4亿元,按照立足当前、适度超前、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多规融合、同步推进的原则,紧密衔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部门专项规划,将移民搬迁工作中搬迁安置、配套设施、配套产业“三项规划”一体编制在安置项目布局中,严格按照选址“四避开”(即: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洪涝灾害威胁区、生态保护区、永久基本农田)、“四靠近”(即:靠近城镇、园区、新型社区、中心村)、“四达到”(即:达到房产能升值、增收有保障、基础配套强、公共服务好)标准要求,科学合理确定集中安置点布局选址,为提升发展能力奠定基础。为有效节约集约用地、统筹设施产业配套、加快群众融合融入,始终坚持以集中上楼安置、进城入镇安置、各类对象融合安置“三为主”的安置方式,充分发挥以富带贫、能人带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作用。
全市所有搬迁户人均自筹资金均不超过2500元且户均不超过1万元,建设集中安置点247个;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物理封闭运行,住房补助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位;集中安置项目规划的水、电、路、视、讯、绿化亮化以及供水、供电、道路、桥梁、护坡挡墙、污水处理设施、幼儿园、卫生室、公厕等必须的“大配套”项目配套建设到位,全部达到入住条件。通过集中安置、分散安置、城镇安置、农村安置和整自然村组搬迁等,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部实际入住,旧宅腾退复垦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全面完成。[10]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有关省份易地扶贫搬迁主管部门,择优遴选并集中通报了一批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该批案例共包括 100个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200个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200个美丽搬迁安置社区、300名奋进易地搬迁干部和400名励志易地搬迁群众。其中,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等6个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商洛市自然资源局(移民办)等12个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商洛市丹凤县凤冠新城安置区等12个美丽搬迁安置区、商洛市商州区农村住房安全保障局邵小宏等18名奋进易地搬迁干部和商洛市商州区腰市镇屈村集中安置点王江科等24名励志易地搬迁群众共计72个县区、集体、社区和个人入选。[11]
 
时间:2022-09-07 作者:魏国欢 来源:陕西日报 商洛日报 关注:
  • 西油学子三下乡:踏上泸定桥,重走长征路
  • 西油学子三下乡:阆中行
  • 西油学子三下乡:阆中行
  • 回望光辉历史,擘画光明未来。为了进一步学习和宣传党史,西南石油大学暑假三下乡星火燎原实践队来到了阆中长征红军纪念馆。
  • 09-07
  • 西南石油大学三下乡:探寻古路故事,了解党史振兴
  • 西油学子三下乡:聆听“悲喜安顺场”讲座,拜访慰问老党员
  •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丝路匠心情 青春报国志”暑期社会实
  • 赋能乡村图书馆,关爱大山留守儿童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