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管理学院“红岩”先锋志愿服务团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的组织下参与了一场震撼人心的“革命后代话初心”人物访谈教学。通过张旅天与芦继兵两位革命后代的深情讲述,马兰精神的铿锵誓言与老西藏精神的炽热信仰,如星火般重燃于当代青年心间。这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跨越时代的灵魂对话,实现了革命精神传承与新时代青年成长的双向奔赴。
【戈壁惊雷无声处马兰花开别样红】 张旅天老师以《有个地方叫马兰》为题,深情回顾父亲张蕴钰将军从朝鲜战场转战罗布泊的壮阔历程。将军“国家需要处,皆是我故乡”的誓言,与妻子借基地唯一“夫妻树”传书二十年的坚守,诠释了核试验基地建设者最硬核的浪漫。程开甲院士“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誓言,正是马兰人以数据求真的科学精神、以补丁军装示人的吃苦哲学、以隐姓埋名为荣的奉献品格的最佳注脚。

图为张旅天老师讲述革命故事。蒋欣颖供图
【雪域高原赤子心笑泪交织信仰路】 芦继兵老师同样将“老西藏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老十八军官兵用血肉之躯在冻土上铺就“天路”,践行“安居是别人的,颠簸是我们的责任”的誓言;14岁的女兵们在冰河中高喊“笑到西藏去”的乐观坚韧;老红军李光明带病进藏高呼“党员称号是冲锋号”的担当宣言,共同绘就了“特别能吃苦、战斗、忍耐、团结、奉献”的精神画卷。
在温暖富庶的川南与苦寒荒凉的西藏之间,在家人团聚与骨肉分离之间,在安全稳定与生死难测之间,革命者们用生命做出了选择。把国家放在前面,把自己藏在身后。这不是牺牲,而是信仰;不是冲动,而是清醒。“宁愿饿断肠,不拿老乡一只羊”不仅是纪律,更是融入血脉的坚定信仰。

图为芦继兵老师诠释“老西藏精神”。蒋欣颖供图
【精神血脉永流传使命在肩勇担当】 访谈不再只是历史的回溯,更成为一堂跨越时空的“信仰课堂”。从马兰基地的核试验细节到西藏进军时的冰河故事,从“用数据说话”的科学精神到“笑对苦难”的革命乐观,这些鲜活的故事像一束穿越岁月的光,让我们触摸到信仰最炽热的脉搏。从马兰的树、西藏的河,到今天的我们—每一代人都面临抉择,而信仰始终是最坚定的罗盘。访谈虽已结束,但精神传承的步伐不会停止。马兰精神与老西藏精神共同昭示着:党性不是口号,而是甘为陌生人幸福放弃自身安逸的选择;信仰不是空谈,是在最艰苦地方出现的最坚定身影。这些跨越时空的精神财富,正是新时代青年在奋斗征程中最宝贵的营养剂。

图为团队成员与芦继兵老师进行深入交流。蒋欣颖供图
【初心如炬照前路青年奋进新征程】 历史不是尘封的档案,而是照亮前路的火把。马兰精神与老西藏精神犹如两条奔腾的精神江河,在新时代交汇激荡。团队成员李智峥感叹道:“真正的浪漫,是把个人理想融入时代洪流;真正的幸福,是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真正的青春,是在奋斗中闪闪发光。”当代青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既要仰望这些最该追的“星”,更要接过精神的火炬,让马兰花开遍祖国大地,让西藏蓝映照初心使命。让信仰之光照亮新征程,用担当实干书写新篇章—这才是对革命先辈最好的致敬,对红色基因最好的传承。

图为团队成员与革命后代合影。蒋欣颖供图
通讯员:刘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