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管理学院“红岩”先锋志愿服务团的青年学子们走进江西省井冈山市,探访红色遗址、对话老区群众,用“沉下心”的学习、“做得实”的行动、“走得近”的乡间,在红色热土上书写赋能老区振兴、传承革命星火的青春篇章
“沉下心”:触摸历史脉搏,让红色文化浸润心灵 在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里,铿锵的话语承载着青年追光而行的决心。团队成员在三湾改编课堂上喊出口号“一不怕苦、二不怕……我要上井冈,六要得胜利!”赢得满堂喝彩,慷慨激昂中仿佛窥见了革命先辈在风雨如磐的年代里振臂高呼、坚定前行的历史身影。一个军礼、一袭戎装,革命后代以红色传承之姿,叩响了使命担当之门。在“革命后代话初心·讲家风”访谈中,团队成员看见了雪域高原上的不屈坚守,听到了马兰试验场上的欢呼雀跃,变的是地点,不变的是投身报国的心。
在探访红色遗址过程中,静默的氛围中蕴含着青年触摸历史的虔诚。八角楼前裂开的巨石、高大的枫树;黄洋界上呼啸的狂风、沉默的炮台;荆竹山巍峨的雷打石、宽阔的练兵场……这些共同串联起一条永不褪色的红色脉络,无声诉说着信仰与奋斗的不朽精神。团队一路探访红色遗址,触摸历史脉络。走上挑粮小道,团队成员行军于山林之中,见过拦在路中的荆棘、陡然逼仄的小道、突然靠近的飞虫,却也未曾打退堂鼓,而是高歌《强军战歌》走出密林。
图为团队成员在大井合照。蒋欣颖供图。
“做得实”:扎根红色沃土,让革命薪火相传永续 如果说“红米饭,南瓜汤”是井冈山精神的“在地表达”,那么团队成员在马源村村民家中共做“红军餐”则是“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新阐述。团队成员面对农村土灶没有轻言放弃,反而在老乡的指导下慢慢走上正轨,燃起了灶火。大家分工协作,洗菜、切菜、炒菜有条不紊地进行,一缕缕炊烟飘在空中,一道道菜肴端上饭桌。“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嘿啰嘿,挖野菜那个也当粮哟嘿啰嘿……”碗中的粗茶淡饭与耳畔的熟悉旋律,瞬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仿佛回到了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与当年的革命战士同席共餐,品味着信仰的甘甜与坚韧。
如果说草鞋是红军艰苦奋斗的象征符号,那么团队成员亲手编织草鞋则是“坚定执着追理想”的新传承。老师傅的手中的稻草上下翻飞,加草、拧实、按压,动作娴熟如行云流水。团队成员上手时却显得格外生疏,不是拧得太紧鞋面过窄、就是按压错位草鞋难以收拢成型。“你们啊,编得这样慢,放在以前红军怕是没得鞋穿哦。”在老师傅的调侃中,团队成员涨红了脸,手上动作却更加认真。答道“是啊,我们还得多练练,”一名成员一边努力将草绳扣紧,一边高声回应,“好在革命岁月里有千千万万个像老师傅您这样的老师傅,为红军编出了一条走向胜利的路呢!”这一刻,成员编入鞋中的不仅是稻草,更是对理想坚定的守望,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接力。

图为团队成员编草鞋。蒋欣颖供图
“走得近”: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汗水浇灌田野 实践的最后一站,成员们带着汲取的红色力量、实践的感悟,在井冈山市内聚焦地理标志产品赋能乡村振兴开展调研活动。在红军造币厂内,成员通过向景区内商户咨询,获取当下井冈山产品的销售信息;与游客访谈,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心理。团队成员还走入田间地头,与村民进行交流,了解当地的种植情况。一路上,成员手抚过饱满的麦穗,鼻嗅过莲塘的清香,眼看过挂在枝头黄澄澄的黄桃。

图为团队成员行走在乡间小道上。蒋欣颖供图。
田间地头的作物经过加工后变成包装精美的产品,在直播间展示着它的价值,销往全国各地。“我们的直播配置还是不错的,有专业的主播和设备”工作人员一边引领团队成员前往直播室,一边介绍“像摆在台前的菌菇汤包,就是我们前不久销的最好的产品。”团队成员纷纷驻足在补光灯前,看一份份精致的菌菇汤包在镜头前展示着丰富的原料与细腻的质感。团队成员接过话筒尝试助农推广,虽略显生涩,却真切体会到科技为传统农业注入的活力与尊严。团队深知,唯有这样深入现场的调研,才能为乡村振兴找准方向,贡献实效。

图为团队在直播室合影。蒋欣颖供图。
通讯员:伍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