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埋忠骨,英魂励后人。8月16日,重庆对外经贸学院管理学院“红岩”先锋志愿服务团站在井冈山小井红军医院旧址前,透过时空的薄雾,凝视着那段艰苦卓绝却光辉永存的岁月。
革命旧址见证历史,艰苦环境震撼心灵 小井红军医院位于井冈山市西北面,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所正规红军医院。
土木结构的房屋、简陋的桌椅、狭窄的病床……虽为后代修缮,但一切都保留着当年的模样。院内陈列的粗布被褥、生锈药罐和竹片担架等物品,生动展现了当年武器简陋、缺医少药的艰难岁月。团队成员们凝视着这些简陋到极致的医疗设施,仿佛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医院内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有的只是简单的镊子、反复使用的土布绷带,但红军医务人员却用智慧与坚韧,在极端条件下挽救生命。
图为小井红军医院旧址
张子清师长的故事,无私奉献触动心灵 在小井红军医院的教学中,张子清师长的感人事迹深深触动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张子清是中国工农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因战斗负伤,在此治疗。
当时红军医院的医疗条件极其简陋,药品极度匮乏,尤其是消毒用的食盐尤为珍贵。张子清因伤势严重,需要大量食盐来清洗伤口,但他却一次次地将自己分到的食盐节省下来,让给其他伤员使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他忍受着巨大的疼痛接受手术;没有消毒药品,他冒着生命危险省下食盐给战友。最终,张子清因伤口感染恶化,壮烈牺牲,年仅28岁。
图为张子清师长简介
站在张子清师长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聆听这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团队成员无不为之动容。张子清师长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无私奉献和坚定信念。
图为团队成员宣讲张子清师长事迹
艰苦奋斗攻难关,井冈精神永流传 小井红军医院的教学活动让青年学子深刻理解“艰苦奋斗攻难关”的井冈山精神内核。这种精神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力量。
当年,红军医务人员和伤员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依然保持着革命乐观主义和艰苦奋斗精神。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医疗器械,用竹片代替镊子,用棉布代替纱布,用食盐代替消毒水。
张子清师长的食盐、130多名伤员的抉择、简陋到极致的医疗设备...这些都不再是历史书上的文字,而是化为了一种精神力量,注入每个年轻人的血脉。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当今时代同样具有重要价值。团队成员毛培霖感慨道:“站在这片曾经洒满革命先烈热血的土地上,我才真正理解了‘信仰’二字的千钧之重。他们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理想,如今正由我们接续传承。”
团队指导老师表示,此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艰苦奋斗不仅是革命年代的需要,也是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备精神品质。青年一代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勇往直前。如今的小井医院旧址,松柏苍翠,宁静肃穆。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
通讯员:秦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