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江城红游觅迹:探寻武汉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

    发布时间:2025-08-27 阅读:
    来源:通讯员 薛茜予
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团委实践部“江城红游觅迹组”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通讯员 薛茜予
 
2025年8月19日至25日,华中农业大学资环团委实践部“江城红游觅迹组”开展为期七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武汉各大红色场馆,探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
 
(实践团队在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大合照 图片拍摄:贾璟涵、薛茜予、徐瑶、林靖雅、马小丫 )
 
旧址开启征程,触摸革命岁月
 
8月19日,实践活动首站走进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斑驳砖墙与泛黄史料,带领队员触摸风雨如晦却热血澎湃的革命岁月。在专业讲解员引导下,队员们参观展厅,泛黄电报手稿、文献资料及老照片,生动展现革命先辈奋斗身影;讲解员讲述中共中央机关在汉重要决策,让队员们深切理解“白色恐怖下的红色坚守”,与工作人员交流,也为后续学习红色文化传播技巧提供借鉴。
 
(实践团队在八七会议会址 图片拍摄:贾璟涵、薛茜予、徐瑶、林靖雅、马小丫 )
 
会议感悟伟力,坚定传承信念
 
8月20日,实践团队来到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踏入馆内,庄严氛围扑面而来。队员们一边参观展区,一边采访游客,展柜珍贵资料诉说波澜壮阔历史,八七会议决议案彰显先辈危急关头力挽狂澜决心;游客对会议重要意义的深刻理解,让队员深受触动。下午整理采访记录,队员交流热烈,坚定传承红色文化信念;晚上总结会,使队员对八七会议有更全面认识,感受红色文化魅力与力量。
 

(实践团队在毛泽东同志旧居合照 图片拍摄:贾璟涵、薛茜予、徐瑶、林靖雅、马小丫 )
 
追寻伟人足迹,感受崇高境界
 
8月21日,实践团队走进毛泽东旧居纪念馆。虽原建筑1957年拆除,1967年按原貌重建的旧址,仍能让队员追寻伟人革命足迹与生活印记。讲解员深情讲述,让队员了解这里见证毛泽东与杨开慧及孩子最后一段稳定家庭生活;复原陈列的卧室、书房等简单陈设,让队员感受革命先驱艰苦条件下坚持理想的崇高境界。与党员、青年游客交流,使队员对毛泽东同志有更立体认识,坚定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使命的决心。
 
(实践团队在武汉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 图片拍摄:贾璟涵、薛茜予、徐瑶、林靖雅、马小丫 )
 
铭记农运风云,理解革命力量
 
8月22日,队员们走进中共农民讲习所旧址纪念馆。在讲解员带领下,参观展厅与旧址院落,玻璃展柜文物和墙上老照片,展现当年学员刻苦学习场景与革命先辈壮志豪情;讲解员讲述农民讲习所办学历程,让队员对“农民是革命的重要力量”有真切理解。与工作人员交流,为学习红色文化传播技巧提供参考;傍晚整理资料时分享感受,队员对中国农民革命运动历史有更直观认识。
 
(实践团队在中共五大会址 图片拍摄:贾璟涵、薛茜予、徐瑶、林靖雅、马小丫 )
 
领悟纪律要义,走进历史现场
 
8月23日,实践团队来到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外观不算宏伟,但馆内肃穆感让队员深受震撼。展厅层层递进,完整展现中共五大召开历史场景,青灰色砖墙、泛黄文件、锈迹斑斑手枪和旧照片,诉说1927年峥嵘岁月;讲解员介绍中央监察委员会诞生,让队员深刻理解“纪律”在革命年代的重要性,复原会场场景,仿佛让队员看到先辈为挽救革命激烈争辩画面。与工作人员交流,让队员感受走进历史现场的重要意义。
 
(实践团队在辛亥革命博物馆大门 图片拍摄:贾璟涵、薛茜予、徐瑶、林靖雅、马小丫 )
 
重温共和历史,读懂辛亥精神
 
8月24日,实践团队走进辛亥革命博物馆北区。巨大“武昌起义”浮雕、《民报》创刊号、孙中山先生手书原稿及复原“武昌军械库”场景,让队员仿若置身1911年改写中国命运的夜晚;与展馆研究人员交流,了解辛亥革命对武汉的影响;傍晚汇总见闻时热烈讨论,队员读懂“敢为天下先”的辛亥精神,深知革命先辈为民族独立的牺牲。
 
(实践团队在八七会议会址观看相关视频 图片拍摄:贾璟涵、薛茜予、徐瑶、林靖雅、马小丫 )
 
沉淀红色精神,延续传承征程
 
8月25日,实践团队在线上沉淀回顾。上午完善红色调研报告,深入梳理分析前六天收集的一手资料,力求精准呈现实践成果、展现红色文化深厚内涵;下午撰写新闻稿,以生动文字传递红色文化魅力;晚上线上总结会,共同回顾七天实践,深刻领悟红色精神。队员表示,将带着收获感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继续弘扬红色精神。
 
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虽结束,但“江城红游觅迹组”传承红色文化的征程才刚开始。他们将以饱满热情,投身红色文化传播,让更多人了解、传承革命精神。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