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航学子走访南京红色圣地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26 阅读:
    来源: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瞻仰红色圣地,传承红色精神”实践团队
这个暑假,南京航空航天大学7名学生组成的“瞻仰红色圣地,传承红色精神”实践团队前往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开展"传承红色基因,践行初心使命"主题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探访红色教育基地,引导青年学子铭记历史、传承革命精神,在实践中坚定理想信念。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团队成员低头肃立默哀。随后,大家参观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通过详实的史料、珍贵的文物和生动的影像资料,深入了解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光辉事迹。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更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信仰至上、慨然担当、舍身为民、矢志兴邦"的雨花英烈精神。团队成员表示,作为新时代青年,要继承先烈遗志,把先烈精神转化为学习动力。
肃立默哀(周子轩摄)
  接下来社会实践团队前往位于南京市鼓楼区青云巷41号的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参观学习,实地感悟抗战初期国共合作、共御外侮的光辉历史。在纪念馆标识的引导下,实践团成员依次参观了旧址复原展区、历史陈列厅。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文献档案、实物展品(如当年办事处使用的电台、办公用品及营救人员名单等),生动再现了1937年8月至12月间,以叶剑英、李克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在此开展统一战线工作、营救被捕同志、为前线筹集转运物资的峥嵘岁月。团队成员认真了解史实,驻足细看展品,并不时记录。在实践过程中,与成员们同行的还有许多小学初中组织前来参观的学生,“沉重而辉煌的历史尽管坐落于南京繁华的偏僻角落,但传承和发扬的重担始终被人铭记”,这是实践团队所切身感受到的。
八路军驻京办事处纪念馆团队合照(陆海伦摄)
  紧接着社会实践团队前往渡江胜利纪念馆,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气势恢宏的渡江战役浮雕,战士们奋勇向前的姿态栩栩如生,仿佛将人们带回了战火纷飞的1949年。馆内陈列着珍贵的历史文物、照片和文献资料。从毛主席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到百万雄师过大江,再到南京、上海等地的解放,每一个重要历史节点都通过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展示呈现在参观者面前。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标语,以及“解放军打到哪里,我们就支援到哪里!”的群众支援场景,让人们深刻感受到军民一心的伟大力量。队员感慨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此次参观活动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通过此次参观,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胜利的来之不易,也将传承和弘扬革命先辈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渡江战役前夕部分(罗煜摄)
  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步入纪念馆,肃穆的气氛让团队成员不自觉放慢了脚步。带着沉重的心情,众人依次参观了历史展厅、遗址区以及“哭墙”等场所,仔细聆听展品背后的故事。
  展厅内,泛黄的照片、幸存者口述视频和珍贵实物引发了观众的关注。数不清的民众在一组组难民雕塑前久久驻足,神情凝重。现场,不时有参观者低声讨论,试图理清那段历史脉络。纪念馆内的“和平钟”成为众多队伍的停留点,希望用这悠扬的钟声寄托悼念。“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空气总是凝重的。看到30万遇难者的名字在墙上蔓延,此刻我才懂得,铭记苦难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守住一个底线——永远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周子轩同学发出感叹。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参观者普遍表现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和平的珍视。参观期间,秩序井然。随着参观接近尾声,许多人在纪念馆前广场静立,凝视着刻有“1937-1945”的石碑,历史的分量在此刻有了具体而鲜明的注脚。
30万:历史之殇(周思睿摄)
  全部参观结束后,罗煜同学说到:“本次踏访南京的红色印记,我心始终沉甸甸的。大屠杀纪念馆的累累白骨,是民族不能忘却的伤痛;雨花台的苍松翠柏,挺立着烈士们未折的脊梁;八路军驻京办的简朴陈设,藏着烽火岁月的运筹帷幄;渡江战役纪念馆的舰船模型,激荡着解放全中国的豪情,这些地方不是冰冷的陈列,而是滚烫的教材。它们教会我们:铭记苦难,是为了不让历史重演;致敬英雄,是为了接过他们未竟的理想。今日的安宁,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人用生命托举的明天。”
实践报告推荐
    阅读
    扫一扫 分享悦读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